考点说明:
2020年《考试大纲》对”古诗文阅读”考试内容所作的规定中,”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主要针对古代诗歌鉴赏: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情分析: 鉴赏诗歌的语言是诗歌鉴赏类题目中必考内容,一般设计在客观题或单独的主观题中,在复习中一定借鉴高考题,作为训练材料,注意答题技巧,掌握答题方法,以达到复习的效果 。
备考建议: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联想、想象、比较等多种方法,领悟诗歌语言的精妙 。对诗歌语言的鉴赏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抓关键字词,一是品析语言风格 。
【典例导引】
(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
【答案】BE
【解析】B项,衔枚:古代军旅、田役时,令口中横衔状如短筷的”枚”,以禁喧哗 。此处比喻人人肃静 。而不是”奋勇争先、一往无前” 。E项,这是作者自谦衰病 。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
【答案】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
【解析】京都贡院里香烟缭绕,春天的和风又暖又轻,宽阔的庭中一清早就坐满了各地来应试的精英 。举子们紧张肃穆地战斗,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 。郡县里向京都献上贤才,首先重视的是品德操行,朝廷中分等授予官职,依赖着执政大臣 。我感到惭愧的是身体衰弱,精力不够,选拔超群的英才,全仗诸位来识别辨明 。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
【答案】B
【解析】古诗词阅读的考查涉及鉴赏形象、语言、技巧、感情四个基本点,其中思想内容是核心,而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技巧是诗歌的外在形式、是鉴赏诗歌切入的目标和对象 。所以这类题,应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去作答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 。
- 饶娥碑原文及翻译 曹娥碑文内容及翻译
- 有文采典故的女孩名字 适合取名字的古诗词经典名句
- 北山移文典故 北山移文原文及翻译
- 囊萤映雪的典故主人公 囊萤映雪的主人公是谁
- 原文分享及解释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典故及情感
-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典故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故事寓意
- 勒石燕然的典故意义 燕然未勒归无计典故赏析
- 20个佛教经典故事 佛教经典故事大全
- 揭竿为旗的历史典故 揭竿而起的意思和典故
- 古有鸿雁传书的典故,鸿雁真能为诗人传达思乡之情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