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庆寺玉兰记阅读理解 慧庆寺玉兰记原文翻译

创作背景:
此文作于公元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 , 当时戴名世55岁 。作者因会试被黜 , 逐出京师 , 客居苏州 , 操书房之选 , 写出此文 。
戴名世简介:
戴名世(1653~1713) , 字田有 , 一字褐夫 , 号药身 , 别号忧庵 , 晚号栲栳 , 晚年号称南山先生 。死后 , 讳其姓名而称之为“宋潜虚先生” 。又称忧庵先生 。江南桐城(今安徽桐城)人 。康熙四十八年(1709)己丑科榜眼 。康熙五十年(1711年) , 左都御史赵申乔 , 据《南山集·致余生书》中引述南明抗清事迹 , 参戴名世 “倒置是非 , 语多狂悖” , “祈敕部严加议处 , 以为狂妄不敬之戒”由是 , 《南山集》案发 , 被逮下狱 。五十三年三月六日被杀于市 , 史称“南山案” , 戴名世后归葬故里 , 立墓碑文曰“戴南山墓” 。
慧庆寺玉兰记注释:
慧庆寺距阊(chāng)门四五里而遥 , 地僻而鲜居人 , 其西南及北 , 皆为平野 。岁癸未、甲申间 , 秀水朱竹垞(chá)先生赁(lìn)僧房数间 , 著书于此 。先生旧太史 , 有名声 , 又为巡抚宋公重客 , 宋公时时造焉 。于是苏之人士以大府重客故 , 载酒来访者不绝 , 而慧庆玉兰之名 , 一时大著 。
慧庆寺离阊门有四五里的距离 , 位置偏僻 , 附近很少有人居住 。寺的西南面和北面 , 都是平坦的田野 。康熙四十二年、四十三年之间 , 秀水朱彝尊先生租了几间僧人的住房 , 在这里著书立说 。朱先生曾是旧时的太史官 , 很有名望 , 又是江苏巡抚宋公的贵客 , 宋公常常来登门拜访 。于是苏州的上层人物由于巡府所看重的客人这层缘故 , 带着美酒佳肴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 , 于是慧庆寺玉兰的名声 , 一时间大为著称 。
阊门:苏州城的西北门 。癸未: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 。甲申: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 。朱竹垞:朱彝尊 , 字锡鬯 , 号竹垞 , 浙江秀水(今嘉兴)人 , 清初文学家 。著有《曝书亭集》 。赁:租 。太史:古代史官称太史 。朱彝尊曾被授检讨(史官的一种)之职 , 入史馆修明史 。宋公:宋荦 , 字牧仲 , 号漫堂 , 又号西陂 。重客:贵客 。造:登门拜访 。
玉兰在佛殿下 , 凡二株 , 高数丈 , 盖二百年物 。花开时 , 茂密繁多 , 望之如雪 。虎丘亦有玉兰一株 , 为人所称 。虎丘繁华之地 , 游人杂沓(tà) , 花易得名 , 其实不及慧庆远甚 。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 , 则慧庆之玉兰 , 竟未有知者 。久之 , 先生去 , 寺门昼闭 , 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
玉兰栽在佛殿的下面 , 一共有两株 , 好几丈高 , 大概有两百多年了 。花开时 , 花朵密集繁盛 , 看上去就像堆砌的白雪 。虎丘山也有玉兰一株 , 历来被人们称道 。虎丘是繁华的游览胜地 , 游客来往众多 , 所以那的玉兰花容易出名 , 其实远远不如慧庆寺的这两株 。如果不是朱先生因有太史的名望而成为贵客的话 , 那么慧庆的玉兰 , 可能会没有人知道 。过了很久 , 朱先生离开了 , 寺门白天也是关闭着 , 不再有人专为看花而来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