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我想从造字本意、逻辑关系、篇章印证和儒家思想体系入手,来谈谈自己对这三句话的理解 。
第一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让我们先从学字说起,如图:

文章插图
以上为“学”字的金文写法 。
《说文解字》:“學,覺悟也,从教,从冖 。冖,尚蒙也,臼声 。”
《说文解字》将“学”字解释为觉悟 。而这个“觉悟”是从教,从冖的 。
“教”字的甲骨文形象是,一只手执一根教鞭,引申为教导他人 。
教导他人学什么呢?《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可见,学字有被引导修行、体悟天道之义 。
“冖”为蒙的“蒙”字之缩写,原意是将布袋蒙住鸟兽,本为捕猎动作,因为鸟兽被布袋蒙住后,无法看见光亮,所以引申为蒙昧无知、暗昧无觉 。
学字上半部分的“爻”,是组成八卦的长短横道,或者说是卦的符号 。长横线“—”为阳爻,两个短横线“--”为阴爻 。八卦有三个爻组成,六十四卦则各由六个爻组成 。
《易·系辞下》:“道有变动,故曰爻 。” 可见,是道的显应和发用 。“爻”两侧的手形的符号,代表用双手摆弄 。
所以,学字上半部分,代表学子通过双手摆弄卦爻(也有人说是算筹),来推演天道运行 。

文章插图
金文的“学”与“觉”在字形解构上非常相似 。不同之处在于,觉字的下半部分,用见替换了学字下半部分的子字 。由此可以推测“学”代表学子从蒙昧到觉悟的过程,而“觉”代表某人所证悟的知见与境界 。
再来看时字,这里的时翻译为“时时”,体现学与习的随动性,似乎更加合适 。
来看习字的金文写法:

文章插图
《说文解字》:“习,数飞也” 。
意思是鸟在学习飞行的时候,不断振翅,引申反复实践 。
在“学而时习之”中,“学”与“习”相互对应,代表了体察天道以觉悟,并时时在实践中磨练 。也就是说,孔子提倡的修行,要时时在“事上炼心”,将觉悟与实践融为一体 。
早期儒家所倡导的“学”并不是后世儒生所说的“学习”或“学问”,它体现了儒家对天道的体察和觉悟,体现了儒家德性的修养和人格的养成 。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儒家四书之首的《大学》,也并不是朱熹先生所解释的那句“大人之学”,而是代表了“对大道的觉悟” 。实际上,《论语》和《大学》开篇三句话的思想性与逻辑关系,非常接近,正好可以相互印证孔子之学是觉道之学,我们在后文详细再说 。
再来看“悦”字,这个字很有意思:树心旁+一个兑字,兑是八卦中的一卦,符号是“?”,从卦形上看,表示为上部有开口之物 。因此“悦”可以理解为心的上面有了开口,即由内而外地心生欢喜 。
第二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现在有人把“朋”意为朋友 。这么解释,有点粗糙,因为在古汉语中,每个字都可以对应现在一个独立的词汇 。比如“妻子”在古汉语中代表老婆和孩子,现在则专指老婆 。

文章插图
朋的造字本意是系在一起的两挂玉串 。它代表了位置的接近 。

文章插图
友字以两“又”(手)为形符,表示两手合作 。
- 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感慨 若只如初见下一句
- 关于诸葛亮的历史故事 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名称有哪些
- 如何办理户口迁移证?
- 在时尚界演艺圈,还有白领,金领们之间正流行着“轻断食”瘦身,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 学子宴贺词简单一点 学子宴是什么
- 2019年“开学第一课”将于9月1日播出,你有什么期待?想对孩子说什么?
- 华为孟晚舟在加拿大法院被判“双重犯罪”,未能获释,怎么看?
- “黄袍加身”的赵匡胤,为何一开始拒绝做皇帝?
- 为什么南方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而北方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
- 大棚种植西瓜,如何实现“一茬多收”?有哪些栽培技巧?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