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谚语:“看了玉匣记,厕所都不敢去”是什么意思?( 二 )


过去不同于现在,人们能够接受教育的机会是非常少的,尤其是在印刷术出现之前,读书是一件非常费钱的事情,若不是家底足够,读书都能破败 。
正因为人们没什么机会接受教育,主要就是比较高层级的教育,所以非常信奉一些虚无缥缈的说法讲究 。
传统文化里讲的是“举头三尺有神明”,神灵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所以凡人一定要敬畏 。
也正因如此,人们在行事的时候,都要看看自己将要做的事情,到底会不会冲撞到神灵,免得以此带来灾厄就不好了 。
恰巧,《玉匣记》里记载的内容往往都比较邪乎,虽然笼统,仔细想想也没什么,却往往真的能够唬住很多人,因此越传越神,人们也就越来越相信 。
看了《玉匣记》,厕所不敢去,就是怕在不合适的时候上厕所,犯了冲 。
可能很多人看了后,不知所措,什么是《玉匣记》,咱也没看过呀 。这是本什么书?看了连厕所都不敢去 。有必要给大家来说明这个问题 。
《玉匣记》是集各类占卜之术的一本古书 。主要内容为了给人们办事,从政、经商、求学、出行、婚丧嫁娶寻找一个“黄道吉日”的 。
《玉匣记》相传为我国东晋道士许真人所著,一出来就非常受人们欢迎,它主要是迎合了中国人的“贵中求和,近利远害”的心理 。
《玉匣记》也可以说是一部占卜类的百科全书,它包罗万象,无所不测,甚至还对人们上厕所还进行了占卜,所以才有了“看了玉匣记,厕所都不敢去”的调侃说法 。
在古代,由于人们的科学知识缺乏,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书上讲的内容是深信不疑 。《玉匣记》的权威性也很高,人们无论干什么, 凡事必看《玉匣记》,都要来测算一下凶吉再说 。
为了确保自己的好运,人们通常要把自己日常活动,甚至连一些家中大事要事,都要提前去看一看书中是怎么预测的 。书中所预测出来的吉凶,被人家用来作为日常行动的依据 。
当然,过去人们相信《玉匣记》,是由于他们迷信、僵化、固执 。而现在,人们已不大相信了,只是为了好玩、开心才去看的 。这句:“看了《玉匣记》,茅房不敢去”的话主要引申来讽刺社会一些干什么都固步自封、封建顽固、照本宣科、教条主义的人 。
图片来自网络
据我所知:《玉匣记》最早版本内容是:大神许真君看到人间百姓求神拜佛信道入教,都希望得福消灾,遇难呈祥 。然而,有的求福得福,有的因祸得福,有的得福成祸,有的求福得祸……,心中迷惑 。遂上至天庭,叩问玉帝,玉帝将求神祈福吉日吉时赐告于他,真君大悟!速回人间遍传各界!后由版商印装成册,名曰“玉匣记”,民间广泛流传 。
然而择日先生或版商等的商业目的,又添枝加叶,增加不少择吉内容,五花八门,而“玉匣记”书名未改,沿用至今!
粗浅管见,友友酙酌!
看了《玉匣记》,厕所不敢去 。这话明显有夸张讥讽调侃之味道 。《玉匣记》越传越邪乎笼统,有迷信心理者更怕了 。其中记载有一些择日宜忌与吉凶神煞,条条框框太多,怕在不合时宜时上个厕所大小便都犯冲不吉而凶 。难道有便不解而忍着?这不是过份夸张而又讽谏了人的迷信?
我过去喜欢看书,看万卷书,行万里路 。看书可以解惑得知有智又得乐,所以有机会总想多看书,有关玄学的书也看了不少 。《玉匣记》是早看了的 。俗也有云:看了《增广》会说话,看了《琼林》走天下;看了奇门遁,来人不同问;看了麻衣相,就敢把人量;看了《玉匣记》,粪坑不敢去 。这些话,当年很能激发我去看这些书的欲望 。而今想来,这都是有夸张吹虚成份的,目的在强调其重要,起到一定的广告宣传作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