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句话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思想?

两耳相闻鸡犬声,
两国从未动刀兵 。
安家乐业生活美,
友好睦邻享太平 。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
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相距很近,但是从不来往 。
这句话出自: 春秋·楚·李耳《老子》
原文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原文解读:两个国家虽然离得很近,相互都可看见,连鸡打鸣狗欢叫的声音都能听见,但是两国的人们从来就相互不交往 。
从文中的意思来看解读老子的本意,老子认为相邻的两个国家,虽然彼此可以望见,两国鸡狗的叫声都可以听见,但人们却可以相安无事,他们各自吃自己的国家的食物,穿自己做的衣服,遵循着自己的风俗而自由生活 。
他们就这样生活着,直到死都不会发动战争,这是一种怎样好的社会关系啊 。反映了老子对这种原始纯朴的国与国关系和民众生活风气的一种向往 。
我们现在每个人都生活在富足、祥和、宁静的环境中,对古时那种常年处于战争苦难之中百姓生活可能无法想像 。但我们可以从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等国的人民生活的恶劣环境中,就能深刻体会老子的思想内涵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
注:图片来自网络
下面我来说说我对这句话的理解 。
一,这句话的出处 。这句话出自《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里的“往来”指的是战争与摩擦 。意思是相邻的两个国家隔得很近,鸡鸣犬叫之声都能听到,各自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安居乐业,从来不发生摩擦和战争 。
二,现在的意思 。我觉得就是说两家隔得很近,互相能知道对方的消息,却从来不交往 。就像现在有的住楼的,有的虽然住对门,却从来没交往 。也有的是说两家或者两个人有嫌隙,有矛盾,虽然能知道对方的情况,却各自过各自的,直到老死也从不交往 。
三,反映的思想 。我觉得反映的是人的冷漠,虽然住的近却不交往,其实就是一种冷漠,对人漠不关心 。我想这是一种消极的思想状态 。我们应该对这种思想抱着批评的态度 。
这是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有你才幸福,与我共分享 。
这是老死不相往来么?不是,这就是当下山乡农村的真实写照 。
单家独户的各自小院,屋后青山环绕,门前绿水长流,彼此相距不过百来米,甚是清新而美好 。
一日里,朝阳冉起,炊烟飘飘,鸡鸣狗欢到山岗,鸟语花香翠竹旁 。
谁不羡慕?谁不想往?这正是“鸡犬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好地方 。
有人将不相往来,理解为:彼此不联系、不交流 。如此推理岀老死不相往来,就是说从生下来到死去彼此之间都没有联系过 。
此种说法久缺了一些,仅从字面上去认知是不妥的 。
道家鼻祖李耳即老子,他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一生追求的境界很高 。
他祟尚“无为”而治,人们安居乐业,不希望有战争的存在 。他的思想学说在历史上有着重大影响力和作用力,比如“文景之治”就是活生生的实例验证!
鸡犬声相闻,好理解,那就是两个国家之间相隔的距离近,连平时里的鸡鸣狗叫的声音相互间都能听到 。你能说两国之相离的远幺?突出了一个“近”字 。
至于老死不相往来,似乎就格外深奥了,到底这个“往来”的确切含义摸不透,是指什么呢?
指“
是退缩不前的思想,道家认为没有生长就没有死亡,对国家来说就是“不要发展就不会灭亡”,这是消极情绪,也不符合客观事实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