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谚语:“看了玉匣记,厕所都不敢去”是什么意思?( 四 )


黑嫂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
在古代,有很多这类的书籍,并且被古人分门别类,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经”的一种,我们要明白,在古代,沾上“经”,或者分类到“经”一辈的书,那都是非常严肃,也非常认真的典籍,比如《诗经》、《书经》等等等等,而占卜一类的书籍归类到经部,其实代表着古人对这类书籍的相信程度 。
既然相信,就会照做,远的从商朝开始,人们在行军打仗前就会占卜,近到到了现代,仍然有不少人在研究这个 。
但是,为啥民间独独流传着这个以《玉匣记》为由头的话呢?怎么不说别的占卜书呢?难道这个《玉匣记》是占卜类书籍中的翘楚?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就算是占卜书,其实也分这类,而《玉匣记》之所以被加在这样一句话中,是因为它本身就是占卜或者预测人们哪一天可以干什么,又不可以干什么的书 。
换句话说,这是一本帮助人选择黄道吉日的书 。
这种东西古来有之,就连现在的一些日历上,有时候也会印上这些,比如今天几月几号,宜什么,忌什么,这都是这类表达的一种,过去人们说看黄历,其实就是这类东西 。
既然《玉匣记》是专门预测这方面的书籍,所以用在这句话中并不奇怪 。但是,我们要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可并不是在夸这本书,事实上,这是带有讽刺性的一句话,我们要明白这句话的语境和代表的意思 。
看了玉匣记,厕所都不敢去 。我们看这里的语境是什么?是夸这本书有多厉害吗?并不是,它的意思跟我们现代说怕掉厕所,难道不去大便了?怕噎着,所以不吃饭 。
这句话的真实意思其实是这样的,这是一种讽刺的语境 。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它预测事物有多么准,可以准确预测我们一天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一定要弄明白这里的意思 。
其实,黑嫂历来是不相信这个的 。但是,黑嫂也并不反对别人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这个并没有什么,人最大的悲哀是试图让所有人同意并且认同自己的观点 。
为什么要这样呢?大家各有观点不是挺好吗?为什么非得要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这不科学,也不可能 。
《玉匣记》是一本原作者不可考、成书年代不可考的书,但这并代表这是一本地摊书,我们并不能因此去贬低它 。其实古代这种书非常多,并不单纯是占卜类书籍,是所有类别的书籍中,都有这种作者不可考,年代不可考的书 。为什么会这样?这主要是因为古代写书并不容易,不是随便谁都能写的,写出来也并不是随便就可以流传的 。
所以,当时有些人有话想说,有观点想要表达,他们常常会假托别人名字来写,或者是弄个假名字 。事实上,这样的事真的不稀奇,像是我们现在提到《淮南子》就会说这是汉朝淮南王刘安的书,但并不能这样说,而是应该说成这是一本由淮南王刘安主持编撰的书 。
是它发起的,是他主持的,但编写者可都不是他,是他的门客和部下 。
说完这些后,咱们再说一下黑嫂为什么不同意《玉匣记》这类占卜书是有道理的 。咱们不能张嘴说因为这是封建迷信,所以我不相信这类观点 。事实上,很多人连迷信的真正概念都没有搞清楚,什么叫迷信?就是迷恋而盲信,并不单指某种观点或者东西 。
换句话说,当我们迷恋科学,并且盲目相信某个流派或者某人的科学观点时,这其实也是一种迷信 。
事实上,古代很多预测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什么时候不该干什么的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比如古人说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比如三更不食,五更不色,这些都有一定的道理 。三更时是半夜,这时候进食,人正要沉睡,进食对人的身体没有好处 。五更时是凌晨将起,这时候如果办一些激动的事,容易引起人的亢奋,对心血管其实都没有好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