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词牌格律一览 宋词词牌大全及其格律

1、《水调歌头》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双调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韵、下片十句四平韵 。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苏轼的《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还不是长调.按照规定,长调在100字以上,但较于我们之前学过的,算是很长了.长调有一个大家都需要注意的问题:由于字句多,没东西要写,就凑韵或者是比较的空洞 就成了大杂脍.所以在填比较长的词牌的时候,必须注意意境的铺排次序的顺畅,条理清楚.这样才能写好比较长的词牌.千万不可以随便的找点东西来填补空白,咱们不是泥水匠,石头缝里涂上一把泥,就行的.下面我们来聊聊格律:水调歌头有好几种格律,要求各不一样,但我们主要把握定格的写法,就可以了,通过定格格律的掌握,再去了解其它变格,就容易了 。
定格
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韵) 。
中平中仄平仄中仄仄平平(韵) 。(上六下五或上四下七)
中韵) 。
中平仄,平中仄,仄平平(韵) 。
中平中仄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上六下五或上四下七,又或作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
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韵) 。
通过对对格律的了解,我们发现,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押韵处,都是两个平声字在一起,这个有点难度.这也是这首词的特点.因为比较长,我把一个韵句来分析.一个韵句,就是包括韵句前面,同一层意思的句子,第一韵句: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韵) 。五字句的写法,我们学过的,在没有要求是领字句的情况下,二三分读,三二分读,自由写.注意押韵处两个平声字的恰当安排.第二韵句:中平中仄平仄中仄仄平平(韵),第二韵句,在写法上,有人这么分:中平中仄,平仄中仄仄平平(韵) 。前面四个字为一个分句,后面七个字为一个分句,韵律不变.也有分为:中平中仄平仄,中仄仄平平(韵),前面六个字为一个分句,后面五个字一个分句,韵律不变.这两种都可以,随便使用哪种. 第三个韵句: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六字句的写法,我们也是学过的,注意韵律就行了.但,有些《水调歌头》里这两个六字句,有讲究,就是,这两个六字句要押韵,换成仄韵.定格格律里,不强调.你如果在写的时候有兴趣,可以试着给这两个六字句换仄韵.第四个韵句: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韵) 。这个也就普通五字句.有人给用了对仗,这个,不强调.能对仗,最好,不对仗,不怪.这是上阕.
下阕第一韵句:中平仄,平中仄,仄平平(韵) 。都是三字句,一般情况下,用“一二”分读的写法,如果因为词的意境,改用二一写法,也不错.没有要求.下阕第二韵句:中平中仄平仄中仄仄平平(韵)根据上阕的第二句来写,分开四七,还是六五随便,但是有一点要注意:就是,上阕第二韵句如果是“四七”分句的,下阕也要“四七”,上阕第二韵句是六五分句的,下阕一定要六五.千万不可以上阕四七,下阕六五,搞得不伦不类.写诗词不是绣花,花样多就好看.第三韵句: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和上阕的一样,也注意上阕如果换仄韵,下阕这前面两个六字句也换仄韵.如果上阕,没有换韵,下阕也就不要换了.至于下阕换韵,是否和上阕的仄韵相同呢?这是没必要的.只要是换仄韵,就可以了.不换也行.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韵) 。最后也是两个五字句,对仗或无对仗,不作要求. 这首词虽然长,但如果熟悉掌握平常的填词方法,也不见得是难的.只不过多了几个字,或多了几句话而已.但一定要注意句子之间的主题链接,不可断了意境.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