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苏洵携苏轼苏辙三人离开眉州,五月到达都城东京开封府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22岁的苏轼参加礼部科举考试 。
当时文章支离分裂和诡异奇怪的弊病很严重,欧阳修正思索有什么方法能救治这种弊病,而在见到苏轼撰写的《刑赏忠厚论》后,欧阳修很是惊喜,想将他评为进士第一名,但怀疑是自己的学生曾巩写的,便将苏轼放在了第二名 。等到殿试的时候,苏轼又以《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一,中乙科,进士第二等 。
再后来,苏轼携书信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尧臣说:“我的文章比这个人要逊色一大截啊!”当时听到这话的人都认为欧阳修夸大事实,并不信服 。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 。这里,苏轼殿试的具体成绩、苏轼为什么后来被人信服,在《宋史》、《东坡先生墓志铭》中都没有明确记载 。
需要注意的是,《刑赏忠厚之至论》中尧与皋陶(yáo)对刑法互相制约的例证在当时一度引起了争议,主人公实际上是周公不是尧 。《尚书?多方》中周公曰:我惟时其战要囚之,至于再,至于三 。乃有不用我降尔命,我乃其大罚殛之!其意思是,我把那些犯罪的人囚押起来,以至于两次、三次,为的是让他们改过自新 。以后如再触犯我的法令,我就要严惩他们,甚至处其死罪 。作者推测,苏轼在写作时很可能是记错了 。
丁母忧 。五年,调福昌主簿 。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 。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 。轼始具草,文义粲然 。复对制策,入三等 。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苏轼考中进士后不久,母亲程氏于眉山病逝,苏轼返回眉州眉山,为母亲守丧 。因为古代守丁忧需满二十七个月 。因此,25岁的苏轼在嘉祐五年(1060),以进士的身份回京,调任河南府福昌县主簿,因参加制科考试没有赴任 。
福昌县是唐高祖武德二年 (619) 改宜阳县置,辖区大致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与当时的北宋都城开封比较近 。
嘉佑六年(1061)8月,欧阳修因苏轼才能见识都比较出色,举荐他进入秘阁,即朝廷藏书的地方 。由于当时的人们应试都不打草稿,文章多数写的很一般,但从苏轼开始起草,写出的文章逻辑就很清晰 。于是,在参加了朝廷不定期举办的制科考试后,苏轼被列入第三等,因为第一等、第二等是虚设,不授予 。所以,《宋史》讲,自从北宋初年以来,制策被列入第三等的,只有吴育和苏轼两个人 。
吴育是宋仁宗前期重臣,官至参知政事,比苏轼的辈分还要一些 。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 。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
在古代,授职升职降职都有很多种词语,除的意思是免去旧职务授任新职务 。
嘉佑六年(1061)冬天,26岁的苏轼被朝廷重新任命为大理寺评事、凤翔府签书判官 。北宋以京官身份到地方州府任判官称之为签判 。凤翔府,唐朝肃宗至德二年(757)升凤翔郡置,北宋属秦凤路 。辖区大致在今天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 。
关中,历朝历代范围不一,大致指陕西省及其周边地区 。李元昊,西夏王朝建立者 。北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西夏进攻北宋边境、威胁关中,双方在此后经历多次大战 。庆历四年(1044),双方签订“庆历和议” 。
关中地区自从西夏李元昊叛乱后,百姓贫困、差役繁重,岐山下每年输送到南山的木筏,从渭河进入黄河,往往要经过河流湍急的地方,导致当地的衙吏相继破产 。苏轼访察到其中的利弊所在,为衙门修订了新衙规,让衙吏自由选择水工,按时输送木筏,可适当停止,从此损失的利益减少了一半 。
- 上善若水是什么 上善若水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 赤壁赋的意思 赤壁赋注释及重点字词
- 梦游天姥吟留别翻译与注释带拼音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
- 浣溪沙依旧苏轼赏析 浣溪沙苏轼翻译及赏析
- 苏轼海棠诗 海棠苏轼古诗赏析
- 小石潭记全文解析 小石潭记原文翻译注释
- 西瓜上传的视频抖音没有播放量? 抖音没有播放量咋回事?
- 《甄嬛传》最后一集中,为什么甄嬛对垂死的雍正说,“或许从一开始就都是错的”?
- 蝶恋花古诗全部 蝶恋花苏轼赏析
- 山市的意思是什么 山市全文翻译注释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