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对比阅读题集锦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题及答案( 二 )


这段文字包括两层意思 。前一层到“前人之述备矣”,描写岳阳楼的形势,表明岳阳楼成为人人欣赏的名胜,确是名不虚传 。这层意思作者没有详细写,因为“前人之述备矣”,用不着多说 。可是也写得很精彩 。文章用一个“衔”字来说明洞庭湖和远山的关系,用一个“吞”字来说明洞庭湖和长江的关系,用字既精炼,又把死的地势环境写成活的形象,再加上下面的“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就使读者好像真是置身于洞庭湖旁,看到烟波浩淼的宏伟景象 。后一层意思顺着前一层说下来,用“然则”一转,从着重写景物过渡到着重写人,也就是从静态过渡到动态 。这层意思点明“因景生情”,对岳阳楼的大观而言,是承上;对下面一大段描写景物的文章而言,是启下 。
第三段是分别写人们在不同景色影响下的悲喜之情,用来证实上一段末尾说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这段话是说:有时候,连绵阴雨,长期不晴,狂风怒吼着,卷起湖上的波涛,天气显得阴沉沉的,日月都失去光彩,山川也好像被隐蔽起来,船只损坏,旅客们都被阻止住了 。傍晚一片昏黑,到处听到的是老虎和猿猴叫的声音 。在这个时候,人们登上岳阳楼,就会想起被贬逐,受排挤,背井离乡种种不如意的事,因而触景生情,觉得满目凄凉,心情十分沉重 。也有时候,在二三月里,春光明媚,湖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一眼望到的是碧澄澄的万顷烟波,水天一色 。水面上沙鸥成群,水里游鱼可数,湖岸上长满茂密青葱的芳草 。晚上月亮出来,圆圆的月影沉入湖心,照在水面,发出闪闪金光 。在静悄悄的夜晚,远处送来一阵阵渔人歌唱的声音 。这时候,人们登上岳阳楼,就会觉得心旷神怡,忘掉世上一切荣辱得失,一面乘风凉,一面喝酒,那真是高兴极了 。
文章里说的“锦鳞游泳”,“锦”是形容美好,“鳞”就是鱼,这种以部分代全体的写法,在文学作品里是常见的,像不说车而说“轮”,不说船而说“帆”等都是 。“浮光跃金”的“跃”字,有的本子用跳跃的“跃”,有的用照耀的“耀”,都是表示闪动,意思差不多 。
这一段着重写两种不同的景色,目的是用具体事例来说明感情随着环境变化的情况 。两部分布局相同,都是先写眼前看到的景,后写触景而生的情;写景部分,都是先写白天,后写晚上 。这段话在全篇中是个重点,这里写得越鲜明,越酣畅,下文的议论就越有着落 。
我们读这段文章,看得出作者是想精雕细琢的 。可是又不能过多地耗费笔墨 。这怎么办呢?作者很巧妙地解决了这个困难,办法是抓重点 。像这段的两部分里,重点各有三个:一个是天气,悲的一面是阴雨连绵,喜的一面是春光明媚;另一个重点是湖上的景色,这写得比较详细,尤其是喜的一面,水上,水中,天空,湖岸,飞鸟,游鱼,都有精致的描画,以说是绘影绘声;还有一个重点是牵连到景色中的人物,悲的一面是“商旅不行”,喜的一面是“渔歌互答” 。这样抓住重点,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事物加以描绘,就构成两幅色彩鲜明的图画,能够使读者获得活生生的印象 。
第四段是最后一段,正面写出自己的生活态度 。这段话是说:古时候品德高尚的人,不像上面说的人那样,随着景色的变化而或悲或喜 。这是因为,他们不受环境的影响,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他们在朝就关心人民,在野就关心君主,无论得志不得志,都放心不下 。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够快乐呢?那就是,忧在一切人之先,乐在一切人之后 。这样的人才是我的同道呢 。文章说的“不以物喜”的“物”,指环境和一切外界事物,“庙堂”就是朝廷 。“微斯人”的“微”,意思相当于是非的“非”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