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赏析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二 )


白衣送酒:指江川刺史王弘派白衣仆人在重阳节给在篱边赏菊的陶渊明送酒事 。
重九,即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其时正当暮秋季节,天高气爽,自然景物自有其独特的佳处,然而又带点衰疯的气象 。作者面对此时此景,心生悲凉之感 。
题诗在红叶上让它带着情意随御沟的流水飘走,观赏菊花的人醉卧在歌楼上 。开头两句借红叶题诗的典故,写出自己难于言说的情感无人可诉,只得借重阳赏菊一醉方休 。接下来写万里长空雁影稀疏,月亮落了远山变得狭长而显清瘦,暮秋时节到处都是冷冷清清的景象 。衰败的杨柳,寒秋的鸣蝉,天地间一片哀愁 。作者选用红叶、黄花、长天、雁影、瘦山、衰柳、寒蝉这些凄清的意象,营造了暮秋萧瑟、冷清的意境 。最后借白衣人给陶渊明送酒的典故,感叹重阳节,无人肯送酒来和自己一起解忧 。表达了作者在重阳佳节,面对衰柳寒蝉的满目秋景,却无人作陪的哀愁 。
元代散曲家张可久的《折桂令·九日》,抒迟暮思归之情:
对青山强整乌纱 。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
对青山强整乌纱:化用孟嘉落帽故事:晋桓温于九月九日在龙山宴客,风吹孟嘉帽落,他泰然自若,不以为意 。
这首小令既写“重阳”的美好,更写了游子的愁肠 。此时正值秋高气爽,同时万物也开始萧疏 。大雁南归,更易引发游子思乡 。秋野丰美多姿,而秋景却最令游子泪下神伤,给人一种沧桑的感觉 。
前三句:“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意思是说,面对着青山勉强整理头上的乌纱帽,归雁横越秋空,困倦的游子思念故乡 。这是诗人登高时所见之景,“秋”“归雁”之意象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作者的一生是在时隐时仕、辗转下僚中度过的 。此时,已逾古稀之年的他,早已厌倦官场的倾轧,望着南归的大雁,内心感到无限惆怅 。
接下来,“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诗人由写眼前景转为对昔日生活的回忆,其中“翠袖”“金杯”“玉手”就是诗人忆往昔欢乐生活时浓缩而成的意象 。这里化用了宋代词人晏几道《鹧鸪天》中的“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写尽了宴客场景的繁华热闹 。昔日官场生活,翠袖殷勤劝酒,金杯错落频举,玉手弹奏琵琶,是多么热闹,这里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之法,与前面的“归雁横秋,倦客思家”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凸现诗人此时的孤寂心境 。
七八两句:“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化用了苏轼《九日次韵王巩》的诗句:“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由于添加了“西风白发”这一意象,因而在意境上更胜一筹;同时,倒装加对偶的句式,韵律和谐,也可以看出诗人的匠心 。这也是这首曲中的名句,是诗人有感于眼前之景,有思于今非昔比的境况而发出的深沉感慨:西风吹着满头白发,突然省悟到,人终有衰老之时,花亦有凋零之日,面对已凋谢的黄花,连蜂蝶都要发愁,何况人呢 。人生易老,好景不常,游子不要留恋他乡 。
末三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这里又化用宋代词人秦观《满庭芳》的诗句“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诗人在此以景结情,写出眼前的凄凉景象:回首茫茫天涯,只见一抹斜阳,几只远飞的寒鸦 。这是景语,又是情语;这既是实景,又是作者大半生人生路途的写照 。苍凉微茫的景色,反映出诗人漂泊无依的情怀,倦客之心、思乡之情溢于笔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