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赏析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四 )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
顾炎武(公元1613—1682年),本名绛,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 。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 。他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 。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 。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 。诗多伤时感事之作 。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到了重阳节这一天,诗人似乎突然发现已经到了晚秋时节,不免感到心惊 。想到与好友王处士天各一方,只能遥相瞩望,离别思念的情怀唯有靠浊酒排遣,忧愁中满目都是丛生的菊花 。诗人感叹道:且把自己这一腔报国的忠肝义胆留存给苍天大地,让故国的江山见证我斑白的鬓角吧 。多谢承蒙你千里之外的关怀询问,我是一个亡国之人,如同被放逐一样,已经无家可归了 。
王处士,名炜暨,是诗人的好友 。此诗写出了他们虽天涯沦落,却肝胆相照的的友情,写得沉着深挚 。这是一首酬答诗,但与一般应酬之作不同 。它在抒写离情别愫之中,又交织着对国家兴亡的深沉感慨,而这两种情感却是如此有机地熔铸在一起 。整首诗苍凉沉郁,情切意深,表达了诗人对清朝统治者的不满,颇能打动读者的心弦 。
明代诗人王灿的《客中九日》,表达了思乡怀亲之情:
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 。
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
客中九日:指寄寓他乡过重阳节 。细雨夕阳,飞阁寒塘,渲染晚秋景象,诗人触景生情,引出重阳思乡之情 。第三句的“笑”字运用得非常巧妙 。黄花笑关山客在家人团聚齐登高的重阳日,却独自在异乡登高,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黄花以人的情感 。此句从黄花的视角看关山客,反映了诗人一种无可奈何、远涉关山、离乡在外的孤寂心情,以“轻松”笔调巧妙地写出思乡怀亲之情 。
此诗通过写独自在异乡登高,表达了诗人思乡怀亲之情 。全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前两句先是以细腻的描写点出了重阳节的景象,“细雨”、“阴云”、“寒塘”、“夕阳”、“飞阁”,境界迷茫却不尽孤寂;后两句写异乡登高满目黄花,让人生出淡淡的乡愁,将景与情交融为一体 。
明代诗人王琼的《九日登长城关楼》,抒写了边关豪情:
危楼百尺跨长城,雉堞秋高气肃清 。
绝塞平川开堑垒,排空斥堠扬旗旌 。
已闻胡出河南境,不用兵屯细柳营 。
极喜御戎全上策,倚栏长啸晚烟横 。
王琼(公元1459—1532年),明朝重臣,著名军事将领 。历事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由工部主事六品之官,直做到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 。被誉为才高正直,办事认真,屡建功勋 。王琼一生做了三件被人称赞的大事 。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 。因此,历史上称他和于谦、张居正为明代三重臣 。
长城关:又称“边防东关门”,位于花马池新城(今宁夏盐池县城)北门外六十步 。关上建有关楼,高耸雄伟,上书“深沟高垒”、“朔方天堑”、“北门锁钥”、“防胡大堑”等字 。登临远眺,朔方形胜,毕呈于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