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知道唐诗和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实际上,宋诗凭借着它独特的理趣和文化,同样成就斐然,且独树一帜 。
北宋大文豪苏轼写的宋诗《题西林壁》,通过对庐山的描写,让我们形象地理解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
南宋诗人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我们懂得人此时虽然处于困境中,但光明与希望总会在不经意间到来 。
而我们今天要谈的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经典之作《观书有感二首》 。
在南宋庆元元年,也就是公元1195年,发生了震惊朝野的庆元党禁 。次年,朱熹为了躲避这场灾祸,来到福建新城,在此期间写下了《观书有感二首》 。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诗中的方塘,指的是在福建尤溪城南郑安道的住所 。郑安道,是朱熹父亲的朋友,曾拜金紫光禄大夫 。而“鉴”在古代则指的是镜子 。
诗中开篇便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好而澄明的画面,半亩大的方形池塘中,水面平静得像镜子一样清澈而明净,天上的光和云的影子在水面上交相辉映 。随着一阵微风吹来,水中泛起一丝丝涟漪,水中的画面也随之跟着波动起来 。
接下来诗人开始发问:池塘中的水为什么会如此清澈呢?是因为源头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来保持水的清澈 。
这一句可以说是经典名句,也是诗中的点睛之笔,它告诉了我们一个既普遍而又深刻的道理 。而且适用于我们每个人 。
在学习中,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完善自己;
在工作中,我们不能墨守成规,而是需要不断接受新鲜事物和创新思维 。
实际上,这个道理适用于一个团队甚至一个国家 。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
诗中首句点明了昨天夜里河水突然上涨,河水的上涨是由于春风化物,气温升高,冰雪消融,这一自然现象也让人们感受到一种力量与生机 。
正是由于河水的上涨,庞大的战船才能在水上,如同一根一毛一样轻飘 。要是在以往,即便人们花费很多力气也是徒劳,巨大的战船根本是无法移动的,而今天却能在水中自由地移动 。
实际上,这首诗告诉我一个道理,那便是时机的重要性 。
曹雪芹在《红楼梦》的《临江仙·柳絮》中写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可以看出,一旦时机成熟,人们便可以借助其他力量,实现自己的目标 。
人虽然渺小,但是如果充分发挥并恰当运用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便可以取得斐然的成就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巧借东风便最能说明这个问题 。
【观书有感其二全文解析 观书有感其二古诗】读宋诗,感悟到宋诗之美,更能领悟其中的玄妙之道 。
- 掌阅书城 京东书城买书
- 小红书运营方案怎么写?如何做好运营?
- 美容知识面部皮肤学讲解书 皮肤护理步骤有哪些
- 西游记好词好句欣赏 西游记读书笔记摘抄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翻译简单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古诗翻译
- 书法这个东西,为啥能把中国人“迷”得神魂颠倒?
- 踏莎行全部解析 秦观踏莎行名句
- 最近关于酒的歌曲分享 关于酒的歌曲有哪些
- 答谢中书书逐字逐句翻译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注释
- 书法的“魂”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有什么样的文化内涵?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