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元夕》与《元日》的生活情形是什么?

一、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
这是一首描写元宵节思念情人的诗句 。
开头刚刚沉浸在“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浓情蜜意之中,诗人却笔锋一转,将人拉入“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的相思断肠之下 。不禁想起柳永的《雨霖铃》:“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生查子·元夕》与《元日》的生活情形是什么?】相爱的人,总是痴痴的相信天长地久,所谓的永远也是极为简单的事 。月亮不知何时悄然趴在柳树肩头,一起见证了这对恋人的海誓山盟 。
然而,一切不过是场迷人的美梦,只是这美梦醒的太快,让人猝不及防 。当初的甜蜜,此刻化作思思阵痛,如此这般滋味,想必许多人都曾尝过 。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往事历历在目,唯独念念的她不在 。无可奈何花落去,但那只似曾相识的燕子呢?满胸愁绪,无力纾解,日子也就过得悲伤难挨 。
任君泪水浸湿春衫,纵也不见佳人 。此情此伤,又怎奈何!无限伤感,隐隐一怀愁绪也只能化作仰天长叹空悲切!
二、
元日
宋 ·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
新年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
元日这首诗描述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
三、两首诗一个是描写元宵节,一个描写春节 。
两个不同的传统佳节 。
古代,春节过后第一个重要的节日是元宵节,又叫元夕、上元节 。如果说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那么元宵节则是中国人的“狂欢节” 。春节是千家万户团圆的日子,家人们团聚在一起,互诉相思,联络亲情,活动场所在“户”,而元宵节则是给广大群众一个狂欢宣泄的场所,那就是“户外” 。正月十五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无论城市还是村镇,处处张挂彩灯,遍地火树银花,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
元宵节,作为中华民族的节日,是一个最隆重的狂欢节日,古人对“男女之防”限制颇多,平日里女子很少能够大摇大摆的出入门户,走上街头,而元宵节则是女人们得以摆脱平日礼教束缚,从皇室到平民百姓都可以随便四处闲逛,相互搭讪,所以元宵节也可以称之为中国的又一个情人节(七夕为未婚男女的情人节),这点可以从宋朝大词人欧阳修和辛弃疾的诗词里看出,人们在元宵节相约,伴随着喧天鼓乐,两街灯火,互诉衷肠 。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与情人相会,堪称约会“平台” 。

《生查子·元夕》与《元日》的生活情形是什么?

文章插图
《生查子·元夕》与《元日》的生活情形是什么?

文章插图
《生查子·元夕》与《元日》的生活情形是什么?

文章插图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
元夕:指的都是元宵节 。
作品原文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