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摘录了《论语》中孔子及其学生探讨学习的内容,译文为杨伯峻先生所写,基本未有改动 。
孔子非常重视学习,点明了学习可以有的自然而然的状态:愉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还点明了在学习方面能达到的状态:不厌烦,“学而不厌”,“为之不厌” 。
以上这两点正可驱使自身不断学习、思考、实践 。
细读下面内容,平实之处有高山,有精微,请看: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译文】孔子说:“后生小子,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离开自己房子,便敬爱兄长;寡言少语,说则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力量,就再去学习文献 。”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译文】子夏说:“对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爹娘,能尽心竭力;服事君上,能豁出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 。这种人,虽说没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
【译文】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所学的也不会巩固 。要以忠和信两种道德为主 。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
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不越出规矩 。”
2.1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译文】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受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缺乏信心 。”
2.18 子张学干禄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
【译文】子张向孔子学求官职得俸禄的方法 。孔子说:“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加以保留;其余足以自信的部分,谨慎地说出,就能减少错误 。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加以保留;其余足以自信的部分,谨慎地实行,就能减少懊悔 。言语的错误少,行动的懊悔少,官职俸禄就在这里面了 。”
5.15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谥他为‘文’?”孔子道:“他聪敏灵活,爱好学问,又谦虚下问,不以为耻,所以用‘文’字做他的谥号 。”
5.28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
- 还在为收纳而烦恼吗?家里这样装,越住越舒服!
- 中学生吃哪些食物记忆力好呢?
- 为啥我们不信鬼神,却不会去买“凶宅”?你会买便宜的凶宅吗?
- 人死后为什么在灵堂前烧三柱香?
- 为什么现行语文课本中几乎不选纳兰容若的诗词?
- 许昕为什么不参加wtt 原因
- 为什么河南省高考报名居高不下,居全国第一?
- 为什么每次晚上一个人睡,刚睡着就做那种狠真实的噩梦,举个例:开着灯在房间睡,刚睡着梦里就是我现实睡的地方的环境,我在梦里面却知道当时是在梦
- 为什么我们在梦里总是被人追,却完全跑不快呢?
- 为什么刷了那么多题,成绩却依然上不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