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背景及主旨 满江红辛弃疾全文

他是词人,也是将领;
他文能横槊赋诗,武能上马斩贼;
七年级下册语文,它被称为”词中之龙”;
他与苏轼合称”苏辛”,和李清照并称为”济南二安”;
他致力于收复故土,恢复山河,一生不休……
他是豪放派词人代表,辛弃疾 。
但被贴上了”豪放”的标签,不代表辛弃疾除了豪放词之外就没有别的风格 。实际上,在满满的家国豪情之外,辛弃疾也是一位感情非常丰富的男人,创作了不少”柔媚婉约”的作品 。清代词人邹祗谟在《远志斋词衷》中就曾说过:”稼轩词,中调、小令亦间作妩媚语 。”
而稼轩词中最为”妩媚”的一首,当为下面这首《满江红》:

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 。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 。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 。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 。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 。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 。
这是一首”代言体”的闺怨词,述说闺中女子与情郎分别后的离愁别绪及相思之苦 。起始三句,是”纱窗外,风摇翠竹,敲碎离愁”的倒装,把”敲碎离愁”写在首句,不仅是韵脚的需要,也起到开篇点明题旨,扣住读者心弦的作用 。
【满江红背景及主旨 满江红辛弃疾全文】“敲”字使人体会到,主人公的心灵受到撞击,”碎”是”敲”的结果 。也就是说,主人公本来就因为与情人离别而忧愁的心绪,被风摇动翠竹的声音搅得更加烦乱了 。且环境的幽美,更衬托出主人公的孤寂、愁闷 。”敲碎”既体现了静中之动,又以动衬静,”离”字点出了词中之情 。
字字相思,铺满素笺,只是这份情意,却惹人更添相思 。这封家书已经不知被翻看多少次,直看得人泪洒衣襟,伤心不已 。揽衣而起,极目而望,只见芳草萋萋,绵延无际,那路边的摇曳的垂柳,却频频遮住远望的目光,令人心烦意乱,愁上加愁 。字里行间的柔情,绝对不输柳永李清照!
回首辛弃疾的一生,偶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清欢;偶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柔情 。可他终是放不下“醉里挑灯看剑”的执念,放不下“男人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热血,放不下“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不甘……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旧躺在卧榻上,高呼:杀贼!杀贼!
这个一生喊打喊杀的大汉将军,没有去沙场秋点兵,没有战蒙古,没有北抗金朝,最后愣是靠着一支笔被人们记住了 。这是历史之憾,也是词坛之幸 。
辛弃疾之词,古风采尽,意韵俱通 。辛词有金戈铁马之悲壮,亦有小桥流水之温柔,两者相汇,如丹青留白无限神往也 。时至今日,每每提起辛公的词,依旧郎朗上口,随手拈来 。再次回味,心中已有一腔热血,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那个有着钢铁志、绕指柔与家国梦的铮铮男儿!
不如读一读这本《辛弃疾词传》,了解他的一生,也懂他的壮志豪情 。
这本词传中收集了辛弃疾一生所作的词和传,而在参考大量史料的基础上,以辛弃疾的词为主题,并从当时的社会观念与时代背景出发,对辛公的生平际遇、诗词艺术、社会活动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现了辛弃疾传奇的一生,更是锦上添花 。
而他和大神苏轼在词坛有着同等高的地位,二人都是豪放派的代表,故而有“苏辛”的并称 。看过这本《苏轼词传》,也能读懂苏轼的豁达人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