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真假美猴王”后,悟空不再寻求观音的帮助,也不再叫呆子?

真假美猴王事件以后 , 孙悟空和从前就判若两人 。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而且枝节繁多 , 我下面就给大家汇报一下 。
真假美猴王是《西游记》第五十八回《真行者落伽山诉苦、假猴王水帘洞誉文》和五十九回《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这两回里的故事 。故事的背景是 , 唐僧师徒遇到三十多个拦路抢劫的盗匪 , 孙悟空打死了其中的两个 , 遭到了唐僧的严厉谴责 。紧接着他们又借宿一个老汉家 , 结果这个老汉的儿子就是三十个盗匪里其中的一个 。老汉的儿子回家就发现了唐僧师徒 , 然后老汉的儿子就又喊来了其他的盗匪 , 意图谋财害命 。孙悟空怒不可遏 , 不听唐僧的劝阻 , 大开杀戒杀死了大多数盗匪 , 并当着老汉的面割下了老汉儿子的头颅 。

为何“真假美猴王”后,悟空不再寻求观音的帮助,也不再叫呆子?

文章插图
孙悟空把场面搞得鲜血淋漓 。唐僧就为死去的盗匪念经超度 , 并说杀人凶手必遭报应一类的话 。孙悟空就大言不惭地说什么雷公电母、天上众神、九幽阎王都是自己的朋友 。说得唐僧恼羞成怒 , 八戒和沙僧也都不是滋味 。原著有这样一句:
孙大圣有不睦之心 , 八戒、沙僧有嫉妒之意 , 师徒都面是背非 。
看 , 师徒四人的怨气经过积累发酵 , 矛盾终于掩盖不住 , 总爆发了 。他们的怨气冲天 , 究竟是什么怨气?
第一、唐僧无拳无勇 , 一路之上 , 只会念经拜佛 , 其他的什么都做不了 , 完全靠悟空师兄弟 。因此唐僧似乎成了西天取经的累赘 。孙、猪、沙三人都积怨已久却又无处发泄 。
第二、一路走来 , 逢凶遇难总是孙悟空打头阵 。但是唐僧却对孙悟空不冷不热 , 甚至颇有反感 , 孙悟空多劳却没有多得而且出力不讨好 , 心中愤愤不平 。
第三、孙悟空总是居高临下对猪八戒和沙和尚颐指气使 , 猪、沙二人常常是气愤填膺、心中不服 , 但技不如人只好忍气吞声 。因此猪、沙二人迫切希望孙悟空能改变态度 , 实在不行“不换脑袋就换人”
第四、如果没有唐僧 , 孙悟空他们取经易如反掌 , 就不至于吃这么多的苦 , 受这么多的累 , 冒这么多的险 。孙、猪、沙三人可能都有这种想法 , 对取经队伍都有重组的欲望和动力 。
第五、孙悟空总觉得离开他 , 西天取经的任务就无法完成 。这种错误的思想导向 , 使得他跟唐僧、八戒、沙僧三人的关系越来越远 , 大家都对他十分反感 。
第六、唐僧总认为孙悟空离开取经队伍就不能修成正果 , 总觉得他收孙悟空为徒是对孙悟空莫大的施舍 , 因此对孙悟空除了批评就是教训 , 缺少应有的理解和尊重 。
为何“真假美猴王”后,悟空不再寻求观音的帮助,也不再叫呆子?

文章插图
此时的取经队伍各人心中的不满、烦躁、牢骚、辛苦、恼火、怨气交织在一起 , 积累的越来越多 , 由量变产发生了质变 。即:都迫不及待地想要改组队伍 。唐僧、沙僧急于清除孙悟空以保持队伍的一团和气;孙悟空也急于脱离队伍 , 以重新获得自由;八戒急于敷衍潦草地完成任务好回高老庄享福 。总之取经队伍已经成了一盘散沙 , 也到了必须整顿的紧急时刻了 。
在此之前 , 唐僧曾经有过两次赶走孙悟空的经历 。第一次 , 是因为孙悟空打死了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六个毛贼 。唐僧谴责悟空 , 悟空一怒之下离开了唐僧去了龙宫 。后来经过东海龙王的规劝和开导 , 孙悟空又自动返回了唐僧的身边 。第二次是孙悟空打死了白骨精变化的老汉、老妇和他们的女儿 。被唐僧赶回了花果山 , 是唐僧遭遇大难 , 猪八戒用义气把他激了回去 。这一次孙悟空又打死了几十人 , 可谓屡教不改 。所以唐僧就下定决心开除孙悟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