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器在线转换 明史张溥传原文及翻译( 三 )


想想看吧 , 区区一介没有任何实际职务的”民间意见领袖” , 居然能够在家遥控操纵朝堂决策 , 决定官员任免 , 把大明天下视为掌中玩物……这份泼天的狂傲和能耐 , 在现代世界有哪个学生干部做得到?
在乡野之中遥控朝廷 , 以闲人之身执掌天下……能把”学生运动”搞到这等地步 , 也算是空前绝后了 。
当然 , 据说张溥最后也是因为太过嚣张 , 才被忍无可忍的周延儒或者其他某位大佬派人暗杀了……
很显然 , 对于东林党官宦来说 , 张溥这个被他们花钱资助和造势捧起来的小字辈 , 就差不多相当于一条养不熟的疯狗 , 让他咬起阉党、勋贵之类的政敌 , 固然是所向披靡 , 屡战屡胜 , 可一旦倒戈反噬起来 , 也是让人深感痛心彻骨 。
张溥之死 , 结束了晚明众多文人救国的白日梦 , 也是一场时代的悲喜剧 。”读罢惊魂似梦里 , 千行清泪不成悲”(陈子龙《哭张天如先生》二十四首之一)”八月胥江浊浪奔 , 千人缟素为招魂”(陈子龙《哭张天如先生》二十四首之二十四) , 多少人为之失声痛哭 , 多少人因此惊惶无主 。张溥是为了社稷死的:”南冠君子朔风前 , 慷慨西行倍可怜”(陈子龙《哭张天如先生》二十四首之二十) , 多少人含悲流泪悼念着”西行”的张 溥 。
少年张溥
一介书生张溥 , 成长于晚明风雨飘摇的时代 。他满怀一腔热血 , 继东林而起 , 联合正义之士 , 组织和主持文人团体复社 , 欲只手撑起明朝摇摇欲坠的天下 。二十三岁时他在苏州创立应社 , 团结了吴中有抱负的文人;二十六岁愤而作《五人墓碑记》 , 风神摇曳 , 正气浩然 , 矛头直指腐败的明王朝的宦官和贪官;二十七岁入太学 , 目击朝纲不振 , 丑类猖狂 , 与北京文人结成燕台社 , 作檄文揭发阉党罪行;二十八岁又召集了尹山大会 , 在会上 , 张溥倡导合大江南北文人社团为复社 , 关心国家政事和民族兴亡 。崇祯六年 , 三十二岁的张溥主盟召开著名的虎丘大会 。”山左(西)、江左(西)、晋、楚、闽、浙以舟车至者数千人” 。他站在千人石上登高一呼 , 群起响应 , 朝野震惊 。
在当时 , 复社成员发展几乎遍及国内 , 共三千零二十三人 , 著名的爱国文人陈子龙、夏允彝、侯岐曾、杨廷枢、顾炎武、归庄、陆世仪、瞿式耜、文震孟等都是社内中坚 , 苏州一带的文人入盟最多 , 他们有的在朝 , 有的在野 , 结成了浩荡洪大的政治力量 。由于张溥等人的筹划和努力 , 当时的文人士气大振 。一扫 “宁坐视社稷之沦胥 , 终不肯破除门户之角立” 的明时士习 , 打破门户之见 , 以国家为重 , 年轻的张溥在阉势熏天的日子里 , 不计危殆 , 挺身而出 , 振臂而呼 , 树起了以文会友的旗帜 , 来绾结天下士人的心 。他匡扶正义的勇气 , 歆动天下 。然而 , 这只是书生意气 , 他在幕后操纵朝政 , 反被高官大臣利用 , 聪明反被聪明误 , 抱着遗恨而死 , 年仅四十 , 留下了值得后人深思的无数问号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