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券上一般刻有这么些内容:一、赐券的日期,赐予对象的姓名、官爵、邑地;二、记载赐予对象的功勋业绩;三、皇帝给赐予对象的特权,如免几次死,免几次罪等;四、皇帝的誓言,表示皇帝定不负赐予对象的意思 。
铁券的大小,各朝各代都略有差异,爵位的不同也会不一样 。现存最早的铁券是中国历史博物馆里收藏的,长五十二厘米,宽二十九点八厘米,厚二点四一厘米 。它是唐昭王赏赐给吴越国王钱谬的,上面除钱谬功绩外还有“卿恕九死,子孙三死”几个字 。而明朝的较复杂,分七等:公二等,一种长一尺六寸五分宽一尺,一种长一尺六寸宽九寸五分;侯三等,伯二等,尺寸均不一样 。
铁券形状如瓦,由铁铸成,左颁给受赐者,右藏内府,有事则合之 。文曰守正文臣,武曰宣力武臣,封号分四等:佐定天下者,曰开国辅运推诚;从成祖起兵者,曰奉天靖难推诚;其余为奉天翊运推诚和奉天翊卫推诚 。当然也刻有受赐者的履历、恩数及免罪、减禄之数 。
铁券开始之时只是一种荣誉的凭证,好像现在的勋章、奖章,后来才发展成特权的象征 。它可以世代相传,荫及子孙,所以很多持有者可以为所欲为,专行一些不公不法之事,却可逃避惩罚 。你看柴进听宋江说杀了人特来投奔,毫不在意,笑道:“兄长放心!遮莫做下十恶大罪,既到敝庄,但不用忧心 。不是柴进夸口,任他捕盗官军,不敢正眼儿觑着小庄 。”“兄长放心,便杀了朝廷的命官,劫了府库的财物,柴进也敢藏在庄里 。”
柴进的胆气,不正是丹书铁券给的么?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免死牌的加持力也逐渐变弱了 。到了柴进这一代,在高俅、高廉等实权派眼里,所谓丹书铁券,不过是一块废铁罢了 。
“免死金牌”在我们看来就是能够免除自己一死的意思,但是在真正的古代,它其实并没有保命的作用 。我觉得免死金牌在古代其实代表的是一种荣誉,真正历史上得到免死金牌的人,一般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
免死金牌最开始出现是在汉朝的时候,由刘邦发给他的手下的,那个时候是被称作“丹书铁券”,并不是我们在电视剧中所看到的一个小令牌 。而在汉朝时免死金牌的作用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最多算是一份荣耀,因为得到的都是和刘邦一起打过天下的功臣 。而在五代十国的时候“丹书铁券”才真正有了免除一死的功能,那个时候皇帝觉得与其赏赐一些土地,一些关于金银财宝,还不如赏赐一个铁块还有一个虚无缥缈的保障,虽然给你了“免死金牌”,到你死不死还是皇帝说了算 。
而在明朝时,朱元璋对于那些帮助自己打天下的功臣,也是赏赐了“丹书铁券”免死金牌的,但是和之前那些朝代的免死金牌不同的是,朱元璋加了一个条件,那边是除了反叛罪以外,其他罪行都可以免除一死 。所以得到了免死金牌的那些大臣,最后全部都被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给杀了,他们所得到的免死金牌最终成为了一个笑话 。而在清朝其实是没有免死金牌一说的,但是清朝有黄马褂,但是黄马褂的作用也没有那么大,并不能免人一死 。
俗话说得好,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皇帝虽然赏赐给了那些大臣免死金牌,但是这份荣誉也是可以随时收回的,毕竟就像我们现在的商店活动一样,一切最终解释权以商家说的为准,作为大臣在得到免死金牌之后,其实还是更需要小心 。所以免死金牌其实并不能够真正的保命 。
免死金牌并不能免死但是代表了一种荣耀
代表了皇帝对大臣的一种认可虽然不能免死但是在大臣之间会提高地位还有如果私自斩杀带有免死金牌的大臣会被认为对皇上不尊所以免死金牌是对于皇帝来说的免死或者不免死实际上还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 宋词美在哪里,读宋词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吗?
- 为什么全红婵家庭成了网红而对其他冠军的家庭关注的较少?
- 在农村老人去世后抬棺人是哪些?在我们这是死者家左右各四家的抬?
- 如果“卿晨璟靓”自首的话,可能会被判多久?为什么?
- 你觉得“爱情”是人类基因为了遗传下去的手段么?
- 圆柱的概念和特征
- 炒猪心正确方法
- 生活像阳光一样灿烂的主演
- 海带排骨汤的功效
- 油炸土豆虾的制作方法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