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缎带抽丝
将缎带抽丝,抽完的丝要按顺序排列不能混淆 。
△丝排上浆
把抽好丝的缎带置于宣纸上,用乳胶上浆使其更加整齐更具光泽 。
△拖花片
把所需花托的每一片都拖在硫酸纸上
△黏贴
依照花片的方向将丝带与纸张粘合,形状尽量与花片形状一致 。
△剪切独立花片
将黏贴好丝带的花片修整成型,并依次将其它花片完成 。
△黏贴花托
把裁切好的花片贴在金属花托上,修整边缘 。
△完成整个作品
依次将左右花片黏贴在金属花托上,再加以装饰,完成 。(上述防制工艺借鉴新浪微博katty_katty的分享)
1933年,中国最后的一家点翠工场终于关闭,原因是点翠的翠羽鸟毛已经绝市 。与此同时,人们开始用烧蓝工艺等取代点翠 。也因此,如今真正的点翠的首饰都是稀罕之物,价值不菲 。
△旦角中的头面三大件
不过,点翠的工艺一直被延续在戏曲的服饰之中 。尤其是京昆艺术,戏曲舞台上的旦角演员都需要点翠头面 。所谓头面,是指整个头发的化妆饰物 。还分为“软头面”和“硬头面”,前者就是各种造型的基础,“硬头面”则是演员头上插戴的各种饰物,一共分为“点翠头面”、“水钻头面”、“银头面”三种 。当时的三种饰物分别都是真的翠鸟羽毛、钻石和纯银 。因为这些材质在舞台灯光下尤其流光溢彩 。但后来因为成本和制作问题,都纷纷由别的材料所替代 。
事实上,点翠头面并不是任何旦角都能佩戴的,戏曲的化妆有着严格的规矩 。点翠头面,因其色彩鲜艳和质地高贵,在戏曲表演中,主要给身份高贵的女性角色使用 。诸如杨贵妃、杜丽娘、崔莺莺等 。而苦守寒窑的王宝钏这样的贫苦妇女,只能戴银锭头面 。
发一些点翠饰品供大家欣赏 。
内容来自东家传统手工盘扣讲师栗子的分享 。
点翠是中国古代一项流传久远的首饰装饰技能 。它产生于汉代,点翠的用具不是传统装饰所用的颜料、釉等,而是真正的羽毛!
翠即翠羽,即翠鸟的羽毛 。工人用金或鎏金等制作出底托,然后将翠羽一点点镶嵌进去,在选择翠鸟的羽毛上,不同部位的羽毛制作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根据部位的不同可以呈现出焦月、湖色、深藏青等不同颜色 。加之鸟羽的纹理和自然光,使整件工艺品赋予变幻的色彩,生动活泼 。
和大多数有荧光,电化颜色的动物——如闪蝶的翅膀不同,翠鸟羽毛那强烈的色彩不是来自于羽毛本身,而是由光线折射出的虹彩色,就像一个三棱镜分解白光分解成其频谱的彩虹色 。这些微观结构形成的羽毛被称为光子晶体 。
所以点翠头饰戴在头上可以与头发的光亮相得益彰,这是传统的烧蓝无法比拟的,烧蓝颜色会更亮一些,戴在头上会显得喧宾夺主 。
然而翠鸟羽毛的摘取是极其残忍的 。为了保证翠羽的光泽,必须在活着的翠鸟身上摘取,但是翠鸟性情极其胆小,一旦被摘过羽毛的翠鸟必死无疑,因为翠鸟的这种性情,也无法进行人工饲养 。一头点翠首饰就要牺牲将近80只翠鸟,所以点翠工艺在我国1940~1950年便消失了,随之取代的是烧蓝工艺 。
现在大部分仿翠是通过染色羽毛,一些手工练习也用绸带进行 。做出来的效果也并不比活取翠羽差 。
染色羽毛
绸带制成品
延禧攻略里提到过点翠,服化道团队也参考过史诗,富察皇后提倡节俭,用绒花代替点翠、珠宝等装饰物 。点翠工艺复杂,是从翠鸟身上取下羽毛,翠鸟全身湛蓝色,颜色又鲜亮又好看又有档次,先看看翠鸟什么样子,就能想象出来首饰有多么好看了 。
- 古代有专门为女子接生的稳婆,却为什么没有女医生?
- 《西游记》当中公主抛绣球招婿,在古代婚姻中真的存在吗?
- 湖北古代名人,湖北历史人物有哪些
- 古代唯美句子誓言
- 古代比较有好听的女名
- 我国古代用于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的称谓是?
- 古代历史上,和珅和刘墉谁的权力更大?
- 汉武帝的几任皇后结局
- 古代乞巧节最初指的是什么
- 蒙古人在古代叫什么人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蒙古人?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