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真的有江湖吗,真的可以快意恩仇随便杀人吗?( 十 )


虽然武功对体能的表达 , 真实的人体是办不到的 。但是人们都愿意去进行想象 。这就如同古人一直梦想能够飞腾 , 能够长生不老 , 因而创造出了神话一样 。从某种意义上说 , 武功也是一种神话 , 是古人对人体的体能的一种想象 。
“江湖”里面的记载的 , 其实是非常奇异的 。杀人本来是一种血腥的行为 , 打架本来是暴力的行为 , 但是在“江湖”的世界里面 , 杀人和打架却有一种美学的意义 。当剑客在舞动宝剑的时候 , 宝剑的锋利、快捷、弧线等等 , 甚至包括杀人不见血 , 都透露出来了一种美学 。
比如西门吹雪在杀了人以后 , 血珠顺着剑锋一滴一滴掉下来 , 所呈现出来的 , 就是一种暴力美学 。
不只是在武侠世界 , 在一些当代作家的笔下 , 也有暴力美学 。比如莫言的《檀香刑》 , 里面就有行刑的场面 , 而这就是一种暴力美学 。卡夫卡还在小说中写到一个人发明了一种行刑的机器 , 最终他用这种机器把自己杀死的故事 。这里所讲的 , 也都是暴力美学 。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残酷的美学表达 , 是在于在人类的世界里 , 战争等暴力是不可避免性的 。所以 , 人们希望对战争和暴力进行一些能够让人接受的 , 甚至能够进入日常生活的一种解构 。因此 , 这种暴力美学就产生了 。
在江湖的世界里 , “义”是最为重要的 。“义”就是为朋友两肋插刀 , 失去一切 , 都要为朋友好 。
除了“义”以外 , “仁”也是非常重要的 。关怀别人、解危济困、杀富济贫等等 , 所包含的就有“仁”的成分 。
还有一种就是“公平” 。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很多不公平的东西 , 因此 , 在“江湖”的世界里面 , 就努力地去追求公平 。
总之 , 所有的“江湖”行为 , 都是在建构一种美好的道德秩序 。这种道德秩序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 , 因此才会寄托在“江湖”的世界里 。
谢邀!我很少看武侠小说 , 对古今的武侠小说应该如何评价说不准 。古代的确有侠义之士 , 正史中也有记载 。这种侠义之士 , 不少人具有双重性 。一则打抱不平 , 替人惩治不法之人事 。有合情合理的一面 。另一方面 , 古代也有法律 , 任何时代都不会支持私人代替法律惩治 。如果存在庞大的江湖 , 执法机构岂能坐视?这种武侠小说深受民间喜欢 , 把他们当成司法救助来看待 , 只是人们对司法不力的一种希望和幻想 。侠客的快意恩仇本身就违法 , 这种现象只是个别存在 , 不会形成江湖 。小说家制造了一个梦幻世界罢了 。民间存在的行侠仗义之士未必都表现在打打杀杀上 。清初诸城刘翼明与胶南王无竟为诗文之友 。后来王无竟被仇家杀死 , 仇家财广势大 , 青州府和莱州府不了了之 。王无竟夸州上告 , 州官以王非親戚上告斥回 。无奈王无竟告到青卅兵备道衙门 , 以五伦之中有朋友身份 , 打动了青州兵备道 。行文莱州府审理 , 终于将杀人者绳之以法 。这事在清初广为美谈 , 声动海内 。被称侠义之仕 。这类真事 , 的确救助于法律 , 维护了正义 。决不会象武侠小说那样 , 刀剑相向 , 一杀了之 。侠的概念很宽泛 , 绝非手起刀落是江湖 。郭解行侠 , 也乱法 , 最终还是被法治 。靠杀人报仇是一小部分人的违法过激行动 。没有一个人的江湖 , 只有一个人的行为 。小说作用只不过幻影泡沫 , 安慰而已 。是另一种形式的鸡汤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