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孙自有儿孙福 。现实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是非常大的,以我外孙子为例,孩子11岁,读四年级,每天晚上写作业到近23时,孩子睡眠时间严重不足,而且每个星期六,星期日还要上这个班,那个班 。孩子自己说:我哪有童年!
教育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不管是谁说的,现在已经被各大教育培训机构所推崇 。
为什么这句话会引起这么大的负面影响,根本原因就是输这一个字 。起跑线这个词语即使教育专家都不一定清楚究竟指代什么,更不要说云里雾里的家长了 。但是怕输的心态是每一个家长甚至是每个人都会自然而然的一种比较 。就连邻居之间都要相互比一比,更何况是在孩子这个比较大的事情上 。即使后面想来澄清起跑线的真正含义,已经是螳臂当车了 。
教育是对人的根本、人的德性进行的育化,是启发人的灵魂的,让一个人大道根本的认识,能明白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让孩子懂得真善美,能够明辨是非,区分善恶 。但是,现在大家都看成绩考试结果,却忽视了人根本的德性,让孩子们疲于奔命,过多的损耗精神 。
如果教育真的有起跑线,那一定是人内在,不是什么成绩考试,也不是这样素质教育,那样素质教育,就是人最根本的德性 。试想想我们在公共场所听到人们说的要有素质、没素质指的是什么,不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这个德性吗?
事情很清楚,很明白,就是内心放不下,想要证明个什么东西 。我觉得我们家长和老师,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明白什么是对一个人在根本上的好 。即使要参加选拔和考试,我们都要建立在德性的基础上,有了这个为基础,孩子们才会明白孰轻孰重,才会真正做到明辨是非,做到智慧选择 。
我是童教雷老师,为广大朋友传递传递返朴归真的德育方法和简单实用的学习方法,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读经典养正气,一起交流,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
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究竟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误导了家长,还是家长误解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追根溯源,“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著名的口号源自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韦钰 。这个论断的的由来是这样的:
韦钰副部长是生物电子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在考察和研究有欧美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脑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时,提出重视早期教育,并建议调整儿童早期发展政策,因此提出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论断 。
这个论断实际是有配套解释的,“早期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0-3岁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 。但“早期教育”不等于儿童“提前”教育,不等于提前教小学的课程,提前学外语,提前学习超出认知范围的所谓“知识”,是由父母用爱和陪伴来完成的 。
但是也“怪”韦钰副部长没有做更详细更通俗的解释,因此,这句话很快在家长中流传开来,但是相应的科学解释和理论依据没有随之传播,结果让很多家长产生了误解,也在客观上“误导”部分家长,认为“早期教育”就是“超前教育”,不“超前教育”孩子就毁了,加上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全家人的中心,“教育焦虑”在家长群体中蔓延,加上“随大流”的本性,大家一起超前培养孩子 。很多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学钢琴,也报名让自己的孩子去学;“别人家的孩子”学习舞蹈,也唯恐耽误了孩子,也报名去学 。至于孩子喜不喜欢,有没有特长,那是另外一回事,不能让别人家的孩子超过自己 。
很多时候,家长让孩子学这学那,不是想让孩子进步多少,而是怕“别人家的孩子”拉下自己家的孩子多少,逐渐形成了强烈攀比心理 。也催生了很多“牛娃” 。下面是一张“幼升小”孩子的简历 。
- 穷人九种瘦身法
- 运动减肥“心动”才有效
- 农村老话“平淡无奇兄弟哥,一人发财成路人”什么道理?
- 反派角色的经典“口头禅”有哪些?
- 对于学前儿童而言,有哪些比较好的智力游戏可以有效促进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
- 冬天对于新出生的宝宝,新手爸妈在照顾宝宝方面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 过年放鞭炮,过年做炸糕,过年拍民俗,怎么拍“青烟”和“炊烟袅袅”?
- 有人说房祖名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怎么看?
- “夏至三庚数头伏”,今年什么时候开始入伏?什么时候最热?
- 红枣瘦身又丰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