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家家贴春联,春联源于古代什么时候?有什么寓意?

【过年家家贴春联,春联源于古代什么时候?有什么寓意?】春联的前身是桃符 。人们是用纸卷一束桃枝,然后在纸上画上符咒,这就是桃符 。迷信说法桃枝能避邪,再加上符咒,可以驱除鬼魅,春节期间各家各户将它挂在门上,以保平安 。北宋以前,从官宦到老百姓,家家都如此 。一直到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君主孟昶在桃符纸上又加了两句诗: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这便是人们所说的中国的第一副春联 。其实它还不能算真正的春联,因为还没有脱离桃枝 。不过它在传统桃符避邪的意思上加上了喜庆的意思,近了一步,算是春联的刍形吧,但它到底什么时候脱离桃枝,成为真正的春联,在下孤陋寡闻,手头又无资料可考,不敢妄下结论 。总之,春联始于五代,成型于宋,盛行于明清的说法是靠谱的 。随着春联的发展,它的寓意也越来越丰富,由原来的喜庆吉祥到歌功颂德、寄托美好愿望、抒发各种感情等等 。盛世如此,暴政时期亦如此,可见人们对春联的喜爱和重视非同一般了 。春联是对联之一类,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传承和发扬光大 。
谢邀:
春联源于周朝“桃符”“神荼,郁垒”二神住桃源捉鬼魅喂虎,“桃符”上刻写或画上神荼,郁垒二人形象或名字驱邪 。
春联也叫做对联,是我国民间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春联前身是桃符,起源于宋朝,流行于明朝时期 。春联最早的寓意是镇邪驱鬼,祈福纳祥 。历史上最早的一对春联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五代十国蜀国国君孟昶的一幅桃符对联 。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副春联,这是五代十国蜀国国君孟昶的一幅桃符对联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意思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 。
春联,也叫做对联,是中国民间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相信很多人都学过这么一句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出自王安石的《元日》,描写的就是过年时候的情景,而新桃旧符呢,指的就是对联 。因为在对联的前身就是桃符 。

过年家家贴春联,春联源于古代什么时候?有什么寓意?

文章插图
在古老的传说中,有颗大桃树,而桃树下呢住着神荼和郁垒二神,他们总管着世间的万鬼,如果有鬼作恶的话,他们就会把他们绑起来喂老虎 。所以在民间春节的时候,会在桃木版上雕刻神荼和郁垒的画像,来驱邪,这就是最早的桃符,而神荼和郁垒也是最早的门神 。
过年家家贴春联,春联源于古代什么时候?有什么寓意?

文章插图
在唐朝过的五代时期,后蜀主孟昶在桃符上题了“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这幅对联,而这个也是大家默认的历史上第一副对联 。当然,事实上还有更早的对联,莫高窟藏经洞中出土的敦煌遗书种记录了“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这个是有记载的最早的春联了,在唐朝开元十一年左右,比后蜀主孟昶早了两百多年 。但是知名度没有后蜀主孟昶的那么大 。同时呢,这个时期还不兴叫春联,还是叫做桃符 。
过年家家贴春联,春联源于古代什么时候?有什么寓意?

文章插图
到了宋朝时期,桃符由木板换成了纸张,这个时期就开始叫做春贴纸或者春联了 。如果严格来说的话,春联前身是桃符,而是起源是起源于宋朝,而流行则是在明朝时期了 。春联最开始的寓意就是镇邪驱鬼、祈福纳祥 。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中国春节的习俗之一,其内容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憧憬 。每到春节,人们纷纷会贴春联,辞旧迎新 。对于贴春联的来源,你们知道多少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