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是指,最善者如同水一般高尚 。因为水,作为天地万物之一,看似平常无奇,但它滋润着天地万物,可以想象如果这世界上没有水,也就等于毁灭 。所以,将最善者比喻水是非常崇高的一种境界 。

文章插图
众所周知,古人有一句话叫:“百善孝为先”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饮水思源” 。还有一句话说:“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所谓“友”的解释为:“从二又相,二又二人也 。善兄弟曰友,亦取二人如左右手也” 。为什么如此解释?因为“君子之交淡如水” 。为什么人往高处走,水却要往低处流?因为地低成海,所以,处事低调,为人真诚,心静如水 。由此可见,水虽不起眼,但水是忘我牺牲的一种非常崇高的精神 。

文章插图
在这现实的世界里,所有人类,动物、植物包括细菌病毒间都在为争夺生存权而战斗,只有水不与其纷争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实无风不起浪,是风作怪 。

文章插图
所以,人性也是一样的,只有克服自私于无私,才是真善 。只有牺牲忘我的利益付出,才是上善 。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如何理解?】(感谢阅读!我是诗蓦1,原创回答首发头条平台,欢迎您来关注与评论!)
我理解老子在告诫世人,水利万物而不争,人们应像它那样为社会谋福祉 。不应该斗斗斗,应该滋润万物 。不要楞角,应随方就圆 。
《道德经》第八章独家解析版
欢迎您收藏、关注、善意整篇转发及共同探讨学习 。
声明:恶意盗仿、片段粘贴复制、抄袭者必究!
《道德经》前后共分81章,今天在《弯豆聊国学》里继续解析第八章部分,以后还会对81章的其它部分逐一进行解析,后期也会对这些解析,做相应的视频诵读 。
春秋时期 · 老子在其《道德经》第八章里有如是说:
【原文】
上善若水①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②,故几于道③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④ 。夫唯不争,故无尤⑤ 。
【注释】
①、上:位置在最高处的~~~简单化点可直接理解成最 善:良好的品行 若:如、像
②、处……所恶:处在、呆在…厌恶的地方
③、几:这里可看做副词、将近, 于:往、去
④、渊:深远、博大 善:此段话都泛指德行、品德、大善等 事:动词做、做事 动:
⑤、夫:指人、那人、圣人、有贤德的人 等 ,唯:只有 ,只要或代表无具体所指 尤:过、过错,怨恨 。
【解析】
译:
最高尚的行为规范如同水一般 。水,最高贵的品德在于不但能用自身润泽万物,且不与万物相争,并让自己呆在万物都不喜欢呆的地方 。所以说,它最接近道 。【选择品德高尚充满仁爱,氛围良好的处所居住,在这充满仁爱,品德高尚的地方,让自己心怀大爱,并与那些品德崇高者同行,说话讲究诚信,为政就以德治天下,个人处事要以德待人,并积极的去做那些充满正能量的事,行动上则选择有利于发扬光大德与道的最佳时机】 。贤德之人不会与人争功,所以也就没有过错更不会招来怨恨 。
白话文译释: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在《道德经》第八章中,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译注 。本人与传统上许多的注解版本不同 。个人认为老子此处不管是语句上,还是用词排列上对中间那个“善”字的用法都是很讲究的 。理解正确对理解老子的思想不但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它们代表的应该是一个意思,而非各有所指 。就是说他们代表着相同的概念 。这个“善”字在这一串的三字言里,是同一概念的递进表达,是指大善、大德!这样才说的通 。绝非这同一个“善”字在不同的三字言里,各代表不同意思,可以向不同方向演绎 。所以本人坚持把这句话按个人的理解译释为:【选择道德风气良好的地方居住,让自己心怀大爱,并与那些品德高尚者为伍,说话讲究诚信、 为政时就以德治天下,在个人行事上,力求以德服人的同时,还要积极的充满正能量的来做这些事 。在行动上则要选择德与道并存的最佳时机,并将之发扬光大】
- 金庸小说里的中秋节有哪些令人难忘的记忆?
- 讲故事儿童睡前故事
- 沈佳宜的扮演者
- 最美八月桂花香诗词
- 陆有义是什么电视剧
- 乡村爱情5演员表
- 燃烧大结局是什么
- 盗墓笔记重启结局解析
- 《相声有新人》“四强”名单曝光,德云社独占“三席”,你怎么看?
- 罗志祥继续《娱乐百分百》主持,好象丝臺不受影响你怎么看?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