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如何理解?( 六 )


在解释道德经第八章的“上善若水”一节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老子的道家哲学,了解一下老子的人生哲学 。
第一,道是老子道家哲学的最高原则 。老子说道很难懂,看不见摸不着,是宇宙的最高原则,它是无法用语言来界定的 。道在本质上是无,但是它有驾驭了宇宙万物,属于有 。
第二,人要道法自然 。人也是道的一部分 。道就是事物的规律,是本然,是自然而然的样子 。
第三,在人生哲学上,人要清静无为,要融于自然,而不是对抗自然 。
第四,人要学会示弱,因为一切柔软的东西,都最终拥有强大的蓬勃的力量,反倒是那些刚硬的东西,容易折断,容易死掉 。所谓强梁者不得其死 。
第五,人要慈爱,要有一颗包容之心 。老子说到自己的人生经验的时候,说他有是三样宝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这里面就包含了老子的道家的人生哲学 。除了要慈爱,有包容之心和宽大的胸怀之外,还要活的简单淡然,最好是人淡如菊平淡如水的那种生活 。最后一条是不敢为天下先,就是不要去争先恐后,以不争之心去过生活 。
这是老子的道家学说,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论述 。知道了这些,我们就能很好地理解道德经的第八章,关于上善若水的思想了 。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如何理解?

文章插图
我们先来看看这一段的原文: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
夫唯不争,故无尤 。
老子认为,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
居住在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有条有理,办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
正因为他与世无争,所以才不会招惹怨恨,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
水是最接近道的,为什么呢?我们来看看水的几种优点,或者说水的生存方式,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启示 。
第一,水是天下最为柔弱的东西 。所以说有柔情似水的说法 。
第二,水也是天下最为坚强的东西 。所谓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水依靠自己锲而不舍的顽强的毅力和坚持,最终却能战胜一切强大的东西 。
以上这两点,不正是老子强调的柔弱示弱的哲学吗?老子的守弱示弱的哲学,其实并不是让我们做柔情似水柔软无骨,而是要学水的坚持和顽强 。
第三,水可以包容一切 。水正是包容小河小溪的水,最终才成就了汪洋大海 。所以水又有包容慈爱的特质 。这与老子的三宝是极为相似的 。
第四,水是奉献者 。水滋养万物,但从来不去争功,也不去抱怨,而是默默地做贡献 。这不正和老子的不争哲学一脉相承吗?
接下来,老子从政治、社会、人的价值观等方面,从水的各个方面的善,继续进行论证:
心善渊:人的胸怀要像大海一样宽广 。
与善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我们要学水的精神,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我们也要实践不争的精神,唯有不争,才没有人与你争,这样你就能成为最伟大的强者 。这个不争,不是说让我们心如死灰什么也不干,老子告诉我们,争还是要争的,关键是要以不争之心来争 。这才是道 。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如何理解?

文章插图
言善信:水如镜子,是真实地反映万物 。人也应该如水一样恪守信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