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一带地方的剧种——海城喇叭戏( 二 )


民间喇叭戏艺人均善踩高跷,虽不要象高跷艺人那样在跷上扭、浪、逗、耍翻、腾、跌、匍等特技,但也需要练出走、跑、站、摆、扭等过硬本领,由于海城喇叭戏表演特征是动作的节奏性、舞蹈性极强,一举一动锣鼓节制,举手投足以打击乐相配合练就表现各种人物,各种姿态的亮相,实为海城喇叭戏表演的特殊功力 。
剧目
海城喇叭戏的传统剧目,多为反映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的“三小戏”(即以小旦、小生、小丑为主的小戏),其中,部分的系根据当地民间传说、故事编成的 。如(茨儿山)或《大茨儿山》、神州会(亦名《张山赶会》)、《摔镜架》(又名《王二姐思夫》)、《合钵》、《梁祝下山》、《双拐》等 。
另一部分由取材于元明传奇及其剧种,但又撷取其间与劳动人民生活有关的一折,如从“弋阳腔”(也叫义腔)目莲戏中的取其第十六折(王妈骂鸡)改编的(王婆骂鸡);从明代传来“钵中莲”里采其“补缸”一折,发展为(锯大缸)(亦名“白草山”);从山西梆子《牧羊记》中取其《杏花春》一折,整理为《小放牛》,剧情具有情节简单、词语朴实、通俗易懂的特点,雅俗共赏,为当地人所喜闻乐见 。
经专家在海城地区挖掘,整理、改编《王婆骂鸡》、《打枣》、《梁赛金擀面》等海城喇叭戏传统剧目22部,创作新编剧目《夸庄稼》、《会亲家》、《偷驴》等24部 。《王婆骂鸡》、《夸媳妇》等戏在省、市文艺刊物发表,并在省、市、县广播电台录音播放,《梁祝下山》被选入《中国民歌选》 。着名艺人有海城耿庄镇艺人高德震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