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箕踞”在中国古代是一种非常失礼的姿势?( 五 )


所以在中国古代会客时,随意“箕踞”而坐是非常无礼的,这就跟今天会客时赤身裸体还时不时搓脚丫子一样恶心 。所以在当时的社会生活里,一般只有在心情比较放松,一个人的时候才会有这样的“坐法” 。
题主好!中国是礼义之邦,古人非常讲究礼数 。坐有坐相,吃有吃相,凡事不合规矩,则被认为僭越了礼法,会受到鄙视和谴责 。"箕踞"是一种极随便的坐法,其姿势为两腿平伸,上身与腿成直角,形似簸箕 。今天看来再正常不过了,可是古人认为有他人在而箕踞是对对方的极不尊重 。这种情形和现在"翘二郎腿“是一个道理,试想一下,假如有一位长辈或者领导从你面前走过,你翘着二郎腿,他(她)会认为你傲慢无礼,不懂“人事” 。《史记.刺客列传》:"(荆)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而骂",这儿荆轲的坐相就是箕踞,背靠柱子,两腿伸直坐在地上骂秦始皇,表现出荆轲视死如归,桀骜不驯的性格 。《陈书.侯安都传》:"(安都)日益骄横,……及侍讌(同假字,宴)酒酣,或箕踞倾倚 。”这儿安都酒喝高了,两腿伸直,(靠墙或其它东西丿身子倾斜坐在地上,古人认为这是酒高乱性,不礼貌的行为 。所以,《礼记.曲礼上》说“坐毋箕"的道理 。
古人席地而坐
古人席地而坐,地上铺张席子坐在上面,席也是睡觉的地方,所以有"寝不安席"之说 。古人对坐很讲究:两膝着地,两脚脚背朝下,臀部落在脚踵(脚后跟)上 。现在的朝鲜、日本还保留这种坐法,古装剧里经常出现这种坐法 。如果将臀部抬起上身挺直的话,就叫长跪(又称跽),也是对别人尊敬的意思 。《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乡(同厢)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眥(眼眶)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按剑而跽是一种下意识的准备自卫的动作,因为项羽原来是坐着的(古时坐法丿,看到樊哙发怒而立,项羽迅速起身握剑作长跪状,用以自卫 。知道了古人对坐的要求,就不难理解"箕踞"是一种失礼行为 。
鸿门宴
很多网友认为箕踞失礼的原因,是和古人的着装有关,因为古人的衣服是分开的,衣指上衣,裳、绔、裈(kun昆)均指下衣 。裳指裙子,绔和现在的裤子不同之处是没有前后裆,只有两个裤筒,类似于现在的套裤 。绔是富家人的穿戴,也叫胫衣,有"纨绔子弟”一说 。穷人穿的叫“穷绔",也叫裈,也是前后开裆 。若仅穿胫衣裏以围裙,箕踞而坐的话,也许会春光乍泄,但是古人也穿短裤,叫犊鼻裈,因其形似犊鼻而得名,和现在的裤衩(裤头)一样,《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乃令〈卓)文君当炉,相如身自著犊鼻裈,涤器于市中" 。本来犊鼻裈是穷人穿的,司马相如穿上行走在大街上,这是在出老丈人卓王孙的洋相 。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
弄清楚古人的着装,看能否和姿有无关联?前面提到“箕踞"是古人坐的一种姿势,比较随意散慢而不拘小节,在古人看来,是一种傲慢无礼的行为,跟人的着装关系不大 。而这种不规范的行为上升到思想意识层面,就是践约了礼制,成为不尊重人的行为表现,故为人所不嗤 。
《礼记》
图源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中国古代没有裤子(连裆裤)”大概是服饰史领域,传播最广的谣言伪科普,看下面那好几十条洋洋洒洒的答案就知道了 。
肯定有人会问,为什么我一张嘴就说那么多人相信的“没裤子”是伪科普,是谣言,是假的,凭什么我说的才是“历史真相”?真相不真相这个,评价标准,不看谁嗓门大打字多,也不看谁粉丝多,要看证据 。
能证明“历史真相”的证据是什么?一文物,考古科学发掘出来的、自带信息的,二文献,三传世书画等资料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