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才敢说,中国从很早就有裤子了,连裆裤,跟现在大家都穿着的内裤基本相似 。证据如下:上海博物馆馆藏龙山文化玉人,距今约4600-4000年,比商朝还要早 。

文章插图
上边是正面照,再给一张背面的,1975年从宝鸡茹家庄西周墓出土的车辕饰,正面兽头,后面一裸人作蛙伏相抱状,三角短裤铸画清晰:

文章插图
从两周再到春秋战国秦,当时一般称为“裈”的连裆短裤,既有实物也有文物图像出土 。如下睡地虎秦墓出土的“狩猎纹铜镜”,镜背打猎武士,看他的衣着:

文章插图
到了西汉,连裆的“犊鼻裤”更著名些,文物图像也更多,就不贴了 。大量考古发掘已经证明,所谓“西汉(甚至更晚)以前中国人都穿开裆裤”是以前某些“专家”不负责任的臆断言论,但是这言论实在流传太广了 。
至于为什么古人视“箕踞”为失礼,因为箕踞固然不会露器官,但露内裤也是失礼啊……古代一般生活水平以上的人,会在内裤“裈”之外再穿一层套裤“绔”,然后还要再围一层下裳或深衣 。也不排除某些穷人或者就讨厌内裤的,真不穿裈,直接上开裆裤“绔”,这样就更不能露了 。但无论如何,断言“古代人不穿内裤”的,请自己面壁 。
另,此专题考证的详细资料请参阅琥景明《颠倒的真相——从中国古代的裤子说起》一文 。我这里只算是大略的搬运 。
感谢邀请 。我在研究“夷”字的时候,曾对“箕踞”做过比较深入的研究 。下面,简单谈下我的看法 。
根据是否使用到礼制,我把古代的坐姿分为两类:一类为“礼坐”,指符合礼仪的坐姿,比如正坐、危坐、跽坐等 。这种坐姿应用于需要使用礼仪的场合,比如祭祀、宾主交往等 。另一类为“夷坐”,指日常随性的坐姿,比如箕踞、夷踞、蹲踞等 。这类坐姿主要常见于日常休闲以及私人空间 。
“礼坐”和“夷坐”的使用关键在区分应用场所 。区分场所而制礼,这其实也是“礼制文化”的核心 。比如在祭祀活动中,需要人保持庄重 。在这种情况下,散漫的“夷坐”显然属于失礼;同时,在非礼仪场所,比如山间钓鱼、田间耕作,人在休息时是需要放松的;在这种情况下,讲究所谓的“礼坐”就是一种刻板和僵化 。
下面,举“孟子休妻”的故事来进行说明 。《韩诗外传》卷九记载:
【为什么“箕踞”在中国古代是一种非常失礼的姿势?】孟子回家时,看见其妻子独自踞坐在家,便向孟母报告,说要休掉妻子 。孟母询问原因,孟子答道:“她在家踞坐,没有礼仪 。”孟母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孟子回答:“我回家时亲眼看到的 。”孟母呵斥道:“无礼的不是你的妻子,而是你呀 。《礼书》不是说吗,将要进大门,先要问有没有人在;将要进堂屋,声音要响亮;将要入内室,只能俯视地面 。这都是为了不让对方措手不及,毫无防备 。现在你进入妻子休息的地方,进屋不出声,从而把你妻子独自在家的踞坐暴露于你的眼光之下 。不懂礼仪的是你呀,而不是你的妻子 。”于是,孟子乃自责,不再提休妻的事 。
这里提到的“踞坐”,和题主提到的“箕踞”,都是属于在日常生活中比较随性的一种坐姿 。换句话说,在不需要使用到礼仪的场合,踞坐本身没有问题 。比如《墨子·天志中》引《泰誓》:“纣越厥夷居,不肯事上帝 。”这里的夷居就是“夷踞”,在不祭祀天帝时,纣王采用很随性的坐姿,这也不涉及不遵礼制的问题 。只不过,后来的人将此视为纣不重视祭祀的罪状,从而“夷居”便也成为了“失礼”的代名词 。
- 为什么这么多人说Gmail好用?Gmail和QQ邮箱相比到底好在哪里?
- 五类“刮油”食物助于减脂
- 拒绝秋冬季发胖 享“瘦”秋冬 警惕十个陷阱
- 简单减肥早餐让你美味享“瘦”
- 当心“沙发土豆”易患糖尿病
- 为什么吃饱了饭再减肥
- 为什么有的婴儿一出生就有牙齿?
- 小雪时节 养生要“热”补
- 为什么尿频但尿不多
- 中国三人女篮为什么在奥运会上表现强势?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