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中国出产丝绸,古代西方却不能出产?西方不养蚕吗?( 五 )


为什么古代中国出产丝绸,古代西方却不能出产?西方不养蚕吗?

文章插图
然而,波斯在丝绸贸易谈判中态度强硬,始终不肯让步,查土丁尼非常恼怒 。于是他打算诉诸武力,强迫使波斯就范 。
不料波斯严阵以待,对东罗马帝国的武力威胁根本不予理睬 。无奈之下,查士丁尼就跟北非的埃塞俄比亚国王订立联盟,试图通过他们同东方进行蚕丝贸易 。可是,波斯人因为控制了小亚细亚的东西方商路,与东方的贸易关系十分牢固,埃塞俄比亚无缘置喙 。查士丁尼恼差成怒,终于在公元五四零年发动了对波斯的战争 。
查士丁尼在发动战争的同时,一面提高波斯货物入境的关税,抵制蚕丝进口,一面又在国内颁布蚕丝定价,防止丝价上涨 。
东罗马帝国的雇佣军装备很好 。他们身穿当时防护效果最好的锁子甲,头戴尖顶狼皮盔,手执足以掩护全身的凯尔特式大盾牌和双刃斧钺,还有长矛标枪等锐利的攻击性武器 。东罗马重骑兵和弓骑兵是当时世界上令人生畏的突击力量 。但是,这些军队打仗只是为了饷银和战利品,因此战斗意志并不很高 。而萨珊王朝的波斯军队也是那时世界上最强悍的军队之一,波斯军队的装备精良,作战勇猛 。所以战争持续了好几个月,双方互有胜负,波斯并没有被东罗马帝国打败 。
战争被拖入胶着状态,已经令查士丁尼正非常焦急了 。而此时由于战争,导致丝绸缺货,市场收购价提高了三、四倍,查士丁尼对此一筹莫展 。
当时东罗马帝国的泰尔和培卢特两个位于叙利亚的城市是丝绸工业中心 。那里的工场专门加工中国的蚕丝 。把从波斯进口的中国绸缎分解开来,成为一根根极细的丝线,然后捻上麻线,织成绫纱,再染上色,绣上花,以高价在欧洲市场出售 。有时,把从波斯进口的中国素绢,直接染上颜色,绣上金线,以极高的价钱卖给欧洲、北非各地 。所以蚕丝的加工,是东罗马帝国的一宗重要收益 。
可由于原料缺货,泰尔、培卢特两地的丝绸工业已经停工很长时间了,丝绸工人失业了好几个月 。他们衣食无着,生活难以为继,很可能起义 。
面对在这种困境,大臣们的建议与波斯议和 。查士丁尼权衡利弊后,也同意了 。
经过谈判,波斯同意议和,但是提出了极为苛刻的条件:东罗马帝国要放弃从波斯进口货物的限制,而且,每年要补贴波斯一万一千金镑 。
波斯人的要价令查士丁尼恼怒万分,正当他前后犹豫时,有两个自称了解蚕丝生产过程印度僧侣求见 。
这两个僧侣告诉查士丁尼,由于中国梁朝皇帝笃信佛教,聘请了许多印度僧侣去宣扬佛经,所以他们因此到过中国 。查士丁尼从那两个僧侣那里了解到,丝不是长在树上的,而是蚕吐出来的,它是一种小虫,专吃桑叶 。查士丁尼大喜过望,当即许以重金,要求那两个僧侣设法把蚕种和养蚕技术引入东罗马 。
召见结束后,两个僧侣经波斯来到中国,向中国人学习养蚕和丝的技术,把许多的蚕卵放在竹竿里,再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君土坦丁堡 。
蚕卵带到君士坦丁堡的那一年,是公元五五二年 。从此东罗马人学会了养蚕丝,打破了波斯人的贸易垄断 。
到公元十二世纪十字军”第二次东征时期,南意大利王罗哲儿二世,在君士坦丁堡俘虏了两千多个丝织工人,把他们全部迁移到意大利去养蚕丝 。此后,意大利就成了欧洲蚕丝工业的中心 。
关于那两个僧侣从中国将养蚕技术引进欧洲的说法,历史上是有争议的 。有人认为,他们不是从中国本土,而是从西域盗取了这项技术 。
对于中国养蚕技术流入西域的原因,《新唐书》有这样的记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