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中国思想史上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文化事件:孔子问礼于老子 。据说当年孔子为了学习周礼,专程前往周朝的都城,并在那里向老子请教 。这两位中华文明的古圣先贤亲切会面,友好交流,老子亲切地教诲孔子,而孔子则给予老子极高的评价,将他比作龙,称为神人 。
【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故事是怎样的?】但是,历来也有很多学者对这个故事提出了质疑,那么此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文章插图
这个故事主要有两个来源:《史记》与《孔子家语》 。司马迁在《史记》的《孔子世家》、《老子韩非列传》中均描写了孔子在周国会见老子,接受老子教诲的故事 。《孔子家语》中的记载与《史记·孔子世家》类似,记载了孔子前往周国学礼,到了都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访老子 。
除了这两本书之外,另一本先秦道家经典《庄子》中也记载了孔子见老子的事 。不过《庄子》这部书总是喜欢用寓言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书中描写的孔子大谈道家学说,俨然是一位道家人物,而不是儒家创始人 。《庄子》写孔子向老子请教的也不是礼,而是道 。因此,居士我认为,《庄子》中记载的孔子向老子问道的故事,是庄子的一个寓言,不足以被我们采信 。
那么,《史记》与《孔子家语》中的记载真实可信吗?居士我认为,这两本著作的记载都不一定可靠 。

文章插图
《史记》当然是一部伟大的史书,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的价值是任何人都无法否定的 。但是《史记》这本书并非毫无错讹,特别是在涉及历史久远的事件时,《史记》的记载就不那么可靠了 。在司马迁的时代,其实人们已经不能够确定老子的生平事迹了,所以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载了三位可能是老子的人:老聃、老莱子和太史儋 。虽然司马迁对于老聃的记载最为详细,但也没排除老莱子和太史儋是老子的可能性 。所以,《史记》中“孔子问礼于老子”之事的可靠性是值得怀疑的 。
《孔子家语》顾名思义,是孔子家族、孔子的后世子孙搜集整理的有关孔子的文献资料 。因为《孔子家语》并不是第一手资料,所以其可靠性并不太高 。自古以来就有学者认为,流传的《孔子家语》中的大部分内容是汉末王肃伪造的,因为《汉书·艺文志》记载《孔子家语》共二十七卷(一般一卷即是一篇),而王肃注解的《孔子家语》却有四十四篇之多!更耐人寻味的是,拿出四十四篇《孔子家语》的人是孔子的二十二世孙孔猛,而孔猛正是王肃的学生 。
当时王肃对郑玄的经注不满,而他所作的注释故意标新立异,反对郑玄的说法 。在两种学说相持不下之时,王肃“巧合地”从孔猛那里得到《孔子家语》,而书中的内容又“巧合地”跟王肃的说法完全符合,这种巧合使得《孔子家语》的真实性受到了极大的质疑 。
记录孔子言行最为权威的典籍是《论语》 。《论语》中确实记载了孔子去周国学习礼的经历,却没有一个字提到老子 。《论语》是孔子弟子亲自记录的孔子言行,真实性不必怀疑 。如果孔子真的见过老子,还对老子评价如此之高,那么《论语》中是不会缺失这一重要事件的 。
看来,孔子见老子之事更像是一个传说故事 。不过,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钱穆先生则提出了另一个有趣的观点:孔子确实见过老子,不过不是老聃,而是老莱子 。钱穆先生认为,这件事在《论语》与《庄子》中均有记载,可以相互印证 。
- 关于老子文化的传说和故事
- 孔子怎样阐述“见贤思齐”?对教育有什么启发?
- 孔子对礼仪的两个主要贡献是什么?
- 孔子的故居在哪
- 孔子弟子中擅长做生意的是谁
- 中国不仅有孔子学院还有孔明学院,你认为后者能否也漂洋过海去境外办校?
- 孔子出生地叫曲什么?那个字怎么念?
- 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习惯
- 孔子经典语录及感悟 孔子十大经典语录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