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安全感?( 四 )


物质生活很艰苦,却是其乐融融,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
节目表演完,爸爸牵着妈妈的手,妈妈牵着女儿的手,表达了他们的积极心态:与其抱怨一辈子,不如努力奋斗一辈子 。电风扇会有的,洗衣机会有的,大房子也会有的,然后一家人坐在桌前吃上团圆饭 。
就像评委刘仪伟所言,这是高级的幽默,很温暖,很温馨,又带着一点点酸楚 。
幸福的样子有很多种 。拥有一套大房子,自然是一种幸福;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拥有一套大房子,更是一种幸福;像这个表演中的一家三口,虽然蜗居,房子是他们的追求目标,幸福却一直被他们拥有,因为他们有家,家里有爱和梦想 。
房子,不是幸福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快乐的充分条件 。

写这篇文章之前,回想起有一次在南通濠河边,我独坐在一家餐厅等人,看到吧台上一块吊牌,上面写着这样两句:A house is made of walls and beams;a home is built with love and dreams 。
学生时代所学的那些英语全都还给了老师,百度了才知,这是美国建筑师菲利浦·约翰逊的一句名言:房子是由墙和梁构造而成;家是由爱和梦构造而成 。
谁说不是如此呢?英文似乎比中文更直观地区别了两者差异 。
house,物质的,客观的,向外追求的;
home,情感的,主观的,向内探索的 。
当下,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讨论房子房子房子,真正追求的,归根结底,其实是一个带有温度的家 。
因为,能够为我们心灵带来慰藉的,不可能是墙和梁,也不会是玫瑰与钻石,而是隐藏在物质背后的爱与梦 。

什么是安全感?

文章插图

连岳说,没有安全感,爱将不存在 。反之亦然,没有爱,安全感不复存在 。
房子,能够为我们的身体避风挡雨,提供一个休憩的居所 。
家,才是为奔走在路途中的心灵提供停泊的港湾 。
钟爱流浪的三毛,说过这样一句: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 。因为她心中有爱,生命中有爱着她的人,虽然与台湾相隔千山万水,撒哈拉的每一个角落、不管行走至天涯还是海角,所到之处,都成为她灵魂的故土 。

高晓松在访谈节目中透露,母亲从小教育他,人不该被一些所谓的财产困住 。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
在这样一种思想影响下,他至今没有购买房子,自然不是财力不足的原因 。他觉得租房子住也很好,今天看中这里就住这里,明天看中那里就搬那里,一旦买房,整个生活结构和节奏就被固定下来 。
对此,想必很多人发出质疑,这样的生活,安全感从何而来 。安全感真的来源于一套房子吗?
高晓松的回答是:真正的安全感,是找到自己的精神维度,从而免于灵魂的漂泊 。

什么是安全感?

文章插图

这样想,需要一颗无比强大的内心,可以跳过外界表象直接关照人生本质 。可是身陷世俗的尘俗之人,存在两种原始需求:一种是对安全、稳定、可预测的需求;一种是对探索、新奇、未知的需求 。
上文所提刘女士的第一种需求显然更甚,高晓松偏向第二种需求 。房子为身体提供了安全与稳定,唯有爱和家,才能收留一颗漂泊已久的心,免它惊惧忧扰,免它凄风苦雨,让它可以重新整装待发 。心若不安,广厦千间,也始终漂泊在路上 。
房子是家的载体和驱壳,家是房子的内容和灵魂 。
家里无爱,心中无梦,琼浆玉露、琼楼玉宇也不过是冷冰的流质、坚硬的墙壁 。安于爱意,追随梦想,箪食瓢饮陋巷之居,心中也流传着故乡的风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