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小时候确实随永乐大帝出征过蒙古,但基本就是走过场,而马哈木汗也在永乐年间就去世了,根本不可能与朱瞻基两军对垒 。
朱瞻基在战争方面的成就主要就是两个事情,第一亲征叛乱的皇叔朱高煦,第二是从交趾(越南)撤军 。这两次大的军事决策,一个说明了他在统兵上具备一定才略,不过对手相对较弱;另一个说明了他体恤将士,不愿再有人无谓流血 。但是从交趾撤兵确实有些草率,永乐年间辛苦打下的疆土拱手让人了,之后也再难收复 。
宣德帝在经济发展、整顿吏治等内政方面贡献很大,也能够知人善任,使人才在适合的岗位发挥作用,大明在他手中蒸蒸日上,史称“仁宣之治” 。总体来讲,朱瞻基守成有余,但是开拓不足 。
假如宣德帝能够活到对瓦剌用兵的那一天,肯定不会发生土木堡之变的惨剧,这个可以确定 。瓦剌本身实力就不是很强大,当时明朝败的很离谱 。朱瞻基作为上过战场,又慧眼识人的君主,面对也先这种半吊子,肯定能暴揍他 。不说北伐灭了瓦剌部族,至少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
假如历史如期而至,那宣德帝再活7年也赶不上对瓦剌用兵,但是他能有充分的时间为子孙谋划布局 。到时候真打起来,应该会比历史上好一些 。朱瞻基正值壮年而猝然离世,很多事情都没来得及安排,包括对太子的教导 。如果他能再多7年寿命,应该可以悉心调教一下太子,安排更多有才干的人作为太子的班底 。比如于谦就是朱瞻基选中的,如果时间充裕,也许还能选出更多人才来 。对于王振这种喜欢作妖的太监,朱瞻基估计会及时将其灭杀 。其实张太后垂帘听政的时候,已经发现王振是个大麻烦,估计以朱瞻基的权谋和手段,肯定更能发现和处理 。少了王振这个祸害,多了贤能的人才,估计即使明英宗再蠢,也不至于重蹈覆辙 。
我还是比较看好朱瞻基再多活7年的大明朝 。毕竟这个时候大明还处在国运的上升期,周边的强敌都被永乐大帝打残了 。虽然明朝从仁宗开始军队的战力直线下降,但底子还在,不会轻易被敌人捏爆 。只要自己这边稳扎稳打,大明还是无敌的存在 。
土木堡之变明军败的离奇,而且影响深远 。大量的官员战死,大批的火器被毁 。刚刚兴起的热兵器和大海航都被迫中断了,实在是中华的不幸 。后面大明朝也没再出现类似汉武帝那样的英主,皇帝都变成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姑娘 。唯一与众不同的明武宗也没能翻出文官的手心,最终死的不明不白 。
明朝自英宗惨败后,政权其实已经落在文官集团手里了 。本来之前的皇帝都上过战场,见过血,英宗亲征本身是没问题的,属于惯例 。但是后面的皇帝就变成了文官集团的木偶,基本连紫禁城也别想出去了,跟坐牢没区别 。而文官集团的利益都在眼皮底下,根本不想对外扩张,这也把整个国家按在地上死死的,根本动不了 。可惜历史没有重来,我们也就是纸上谈兵,过过嘴瘾罢了 。

文章插图
当然不会,那是因为朱瞻基非常了解瓦剌,而朱祁镇对瓦剌完全缺乏认识 。
朱瞻基在位时,组成了明朝历史上的最强内阁三杨内阁,这三个人本身都能搞定外交内政以及军事 。

文章插图
而且朱瞻基曾经长期在朱棣身边,还一度跟随朱棣深入漠北 。他对草原上那几股势力,可谓是了如指掌 。而且不仅仅是对资料的熟悉,还曾经在战场上见识过 。
还有朱瞻基也是从小就对军事耳濡目染,虽然他开创仁宣之治时,放松了对边境的控制,但是明朝的国力一直在增强,他在位只有短短的十年,却扭转了他爷爷穷兵黩武留下的烂摊子,还让大明休养生息、繁华无比 。
- 网友实录:懒人减肥成功的秘密
- 生姜红茶减肥法 一周减8斤
- 本届欧洲杯葡萄牙队如果卫冕成功C罗的历史地位会提升到什么样?
- 蜂蜜和白醋能洗脸吗?
- 如何改善皮肤粗糙
- 如果你觉得心累,你会怎么做呢?
- 百草枯如果放到古代,会是什么级别的毒药?
- 如果每个人出生时都带有前世的记忆,这个世界会有什么变化?会进步还是会毁灭?
- 火车硬卧上铺鞋子放哪
- 吃阿根廷红虾禁忌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