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瞻基活到1442年,大明天下还会发生土木堡事件吗?( 五 )


如果朱瞻基活到1442年,大明天下还会发生土木堡事件吗?

文章插图
所以我们总结这些因素,总的来说就是:明英宗宠信太监王振,明朝开始出现宦官干政的情况;瓦刺南侵,蒙古军的铁骑在北方边境的袭扰和掠夺对大明形成巨大威胁;明英宗不听忠臣老将劝阻,一意孤行 。因此,从这几点来看,不管朱瞻基活到多少岁,只要明英宗继承了他的皇位,后面的事情都会有可能发生,而且发生的机率还非常大 。
文:唯恋无名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原创首发,请勿转载,了解更多有趣历史,喜欢我请关注唯恋无名
如果朱瞻基活到1442年,大明天下还会发生土木堡事件吗?

文章插图
假如朱瞻基还活着,应该不会前去和也先作战 。因为土木堡事件本身只是一个偶然,也先入侵的,西北边镇屡战不利的情况下,明英宗朱祁镇所信任的太监王振疯狂在朱祁镇面前鼓吹亲征,当时23岁的朱祁镇决定御驾亲征,结果一败涂地 。不过朱祁镇有此想法并不奇怪,要知道朱祁镇的父亲明宣宗朱瞻基就要喜欢御驾亲征的皇帝,朱瞻基曾经平定汉王朱高煦的叛乱,有曾经出喜峰口击败蒙古人,这自然在朱祁镇的心里留下印象,这使得在当时西北告急的情况下,朱祁镇选择了御驾亲征,但是和朱祁镇忘了一件事情,他和他父亲朱瞻基是不同的人,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效果 。这就人和人的差异性 。
按照《明史》记载,朱祁镇的父亲明宣宗朱瞻基在永乐九年(1411年)被立为皇太孙,此后朱棣外出巡行和征战都带着朱瞻基,可以说朱瞻基都经历了很好的军事锻炼,这对于朱瞻基此后亲征汉王,亲征蒙古都有很好的增益效果 。而朱祁镇不一样 。明宣宗朱瞻基在宣德十年(1435年)驾崩之后,继位的皇太子朱祁镇才九岁,朱瞻基考虑到这种情况,遗命太皇太后张氏处理朝政,杨士奇,杨荣,杨溥为内阁辅佐年幼的朱祁镇,在正统七年(1442年),太皇太后张氏去世,16岁的朱祁镇才得以亲政,到了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镇才23岁 。这样一个年轻人行政经验不足,而且养育于皇宫之中,对于外面的世界完全不了解 。生于妇人之手不知忧愁的人根本不可能对于前方复杂的军情做出有效的处理 。这是一个很草率的行动,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
明英宗朱祁镇亲征的行动很匆忙,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也先犯边,攻陷城堡,到了七月八日,也先南侵的消息不断传到当时的北京,当时人心惶惶,朱祁镇决定御驾亲征,两天便出发,七月十七日,仅仅九天,军队就被召集起来,然后就出发 。到了八月份,朱祁镇到达大同,但是明军惨败的消息不断传来 。驸马都尉井源兵败,而且前军西宁侯朱瑛、武进伯朱冕全军覆没 。
这时候王振想要班师回朝,当时比较好的路线是从紫荆关走,但是王振不听,王振想要从自己家乡蔚州走,但是担心军队踩坏家乡的庄稼,于是改道宣府,走到土木堡这个地方,也先的追兵赶了过来,王振让朱勇率领三万人作战,结果三万人被歼灭,当时百官建议退保怀来,王振不听坚持等辎重 。但是也先随即赶到,到了这个时候,明军退又不敢退,进也不敢进,而且土木堡这个地方又没有水,有水的地方被也先的军队占据,这导致军队和战马两天没有喝水,挖井挖了两丈深也没有水出来,也先分兵想要从土木堡旁边的麻谷口攻打明朝的大军,守口都指挥郭懋终夜奋战堵住了敌人,但是蒙古人越来越多 。当时杨洪驻守宣府,有的人劝说杨洪带兵冲击也先的军队,让朱祁镇冲出来 。但是杨洪竟闭城不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