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古人根据这些节气,结合相应的农活,编成很多实用的顺口溜: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还记得二十四节气的顺口溜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 。
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后来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

文章插图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 。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

文章插图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是一年四个季节的开始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
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
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

文章插图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 。“立”即开始的意思 。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
夏至、冬至合称“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极致 。“至”意为极、最 。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夏至雨连连,冬至雪纷纷 。
春分、秋分合称“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 。“分”即平分的意思 。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 。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 。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
- 世界最强战斗机是什么?
- 僧侣是什么意思?为信仰服务的人
- 宗教解说:圣餐礼与洗礼的区别是什么
- 圣餐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吃圣餐
- 禅师是什么意思:对和尚的尊敬称谓
- 喝酒脸红的人是不是不能喝酒?喝酒脸红的原因是什么?
- 抵达之谜冬冬失踪的真相是什么
- 领导最能忽悠下属拼命加班工作的一句话是什么?
- 决定幼儿美术教育审美教育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琥珀和松香的区别是什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