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春秋(随笔)
一一品读《人民日报70年散文选》所思
李朝俊
?
一本书,七十年 。
作者各行各业,名气有大有小,文章有长有短,内容天南地北,涉及古今中外 。
读《人民日报70年散文选》,如文学里读哲学,在哲学里读美学,在美学里读民族史,在民族史中读懂大地阡陌,铭记住悠悠乡愁 。
大地副刊散文作品,在咱们国家文学地位是公认的,权威性更是无庸置疑 。且不说一般作者,就是名家大腕儿,若想在这里发表作品,那也得掂量几许,慎之又慎 。
大地山峦,长的是劲松,翠竹,寒梅;大地田野,生的是谷物是豆类是瓜果;大地江河,流淌的是甘甜是欢乐是幸福;大地副刊,通过文学形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开阔读者视野,传递时代声音 。
初读散文选,是休闲书,再读是范文书,品读就成了历史书;偶读是幸运的消遣,精读是享受的福气,反复读出哲理,是境界的自然升华 。177篇作品,篇篇文章闪金句,作者个个思想家 。读到情深处,爱得难释手 。有种品到上等好茶的甘洌,饮上年份美酒的醇香,吃上特色美食的舒畅 。
百花怒放的作品,摇曳在祖国大地上 。文章构思在航船轮渡上,在机舱舷窗下,在大山中,在农田里,在工厂车间,在奔驰的列车,在边防哨所岛礁,在故乡母亲跟前……携各族儿女劳动的号角,带着露珠的果实清香,脆甜沁心在读者的感觉里 。
读着读着,走进民族史馆 。文学是民族的秘史,在大地上真真地感受到这句话的份量 。况钟的那支笔,故宫的那些房,赵丹的那幅画,严文井那心的歌,铁凝那桃花水,肖复兴北京的门联,张首映的宏美国博,袁鹰亲历的七次作代会,王蒙的眷念与忧思,卢新华"大师"与文化,裘山山从心里走过的文,等等……文短意深,历史与现实,当下与未来,一一写出,虚实一体,文史共融 。在这些散文篇章,读者可见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可见时代脉搏和作家心路历程 。
读着读着,融进文化根脉 。天安门前的骆驼,长江三峡激流,洛阳的灯火,饮食的记忆,归来重庆,回望延安,郑板桥的家书,鲁迅不死的青春,李季的诗篇,夏衍"废名论"存疑,杨绛读书苦乐,冯骥才的文坛节日,周大新热闹的麦场,王跃文的大地血脉,等等 。慢而愈远,远而愈慢,化天涯为咫尺 。作品在人的灵魂深处,发现更隐蔽的东西,写出文化脉动,点出民族精神 。进而滋润读者心灵,凝聚民众力量,涵养人文内蕴,传播先进文化 。
读着读着,踏进文学殿堂 。写情写景写意,写人写物写史,写天文地理,写军事政治,写经济文化,写外交人文……作家笔法、品格、语言,汇聚成没有围墙的大学,围坐成文学的讲习所,浸润出文学种子,在读者心田潜移默化生长 。高手之高在于不动声色,引人入胜的开篇,意味深远的结尾,字少语妙,信息量大 。从这本书里,好像遇到了耳提面命的导师,顿时明白写作方法路径,知道了"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的底根,晓得了文章优劣评判标准 。清楚了没有对人民的感情,写不出言为心声、不吐不快的文字 。作家实为人民的代言者 。
读着读着,迈进祖国山水 。青海太阳的香味,新疆四杰的绿洲白杨,戈壁红柳,天山雪松,沙漠胡杨 。还有哈萨克人的翅膀;仙境般的丹巴藏寨,索布日嘎之夜,蒙古包里的歌声;白鹿原上原下樱桃红,黄河精魂和丑石;南国花市荔枝蜜,西湖上的三个坟;泰山极顶,森林山溪水磨,樟树赞歌,五台山随感;也有鄂州西山,苏州赋,犁铧耕耘着宫阙;更有三线老屋,地质局长和一顶帐篷,井下新宫,那一片春光,一张老报纸,母亲一种岁月,到佛子岭去,一起去看山,人在草木间,等等 。使人从文字间感受山河壮丽,受到美的陶冶 。
- 近年来多地曝出“儿童血铅超标”事件真的和“咬铅笔”有关吗?
- 有助减肥的最佳吃饭时间
- 家里经常有蟑螂出没,该怎么办?
- 2018年各地高考作文题出炉,哪个最奇葩?哪个最有水平?
- 有没有适合下雪天发朋友圈的句子?
- 临近18考研了,准考证打印有什么注意的吗?
- 有什么听起来很落寞的句子?
- 现在国内排名靠前的电热水器有哪些牌子?
- 经常喝枸杞泡茶可以吗?对身体有什么帮助?
- 古人没有牙刷是如何清洁牙齿和口腔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