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老师的简短诗歌 赞美老师的短文( 二 )


文章语言流畅 , 整散结合 , 既富有韵律和节奏感 , 又有一定的弹性和活力 。
2.难忘飞报“叶烧鸡”看见这个题目可别误会 。“叶烧鸡”并不是什么拿叶子包着的烧鸡 , 而是我们的小学常识老师——叶老师 。
叶老师全名叶绍基 , 因“绍基”与“烧鸡”谐音 , 故得此美名 。而叶老师也因此绰号而扬名全校 , 许多同学连自己班主任的全名还不知道 , 却早早耳闻“叶烧鸡”的大名 。
好 , 正题现在引入 。让我先来细细描述一下叶老师的外貌 。此先生具体年龄不详 , 至今还未退休 , 可须发皆已白 , 身体瘦小却非常硬朗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 ,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哈哈 , 说偏了 。不过他真的是个非常滑稽的人哦!不信 , 请看正文——叶烧鸡 , 别号老顽童 , 上课时最大的特点是“笑不离口 , 杯不离手” 。常识是副课 , 一般同学们都不很在意 。可一换上叶烧鸡 , 他使出的杀手锏——笑 , 便把一班人马搞得服服帖帖 。叶烧鸡的看家本领:不管多枯燥多无聊的内容 , 经他的口一讲出 , 就立刻变得妙趣横生 。听他的课 , 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 。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对知识掌握得全面 , 每次考试成绩都很突出 。为了让大家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 故不惜笔墨举他几例:
一次 , 叶烧鸡给大家上“桥” 。他先用两块砖头夹住一张铅画纸 , 使纸面向上弓起 , “这就是桥的模型 。”他得意地踱着方步说 。然后他讲了许许多多桥的性质 , 之后他摘下老花眼镜 , 向镜片哈了口气擦了擦说:“那些造桥专家都没我专业 。”同学们一片嘘声 。“你们不信 , 那就试试看吧!不论你们摆出怎样的桥 , 我都能一模一样地造出来 。”当即有人举手 , 上台摆模型 。将纸夹好之后 , 同学们纷纷问他能不能造 。叶烧鸡深深地喝了一口茶 , 一本正经地说:“当然能!”说罢捏了捏铅画纸 , 狡黠地一笑:“可惜我造不出这样薄的砖头 。”笑得同学们前仰后合 。
叶烧鸡属于那种“百事通” , 什么课都能教 , 他还是我的围棋启蒙老师呢 。他经常代生病请假的老师上课 。记得有一回 , 语文老师病了 , 他就主动上起了语文课 。“今天我们上古诗《山行》 , ‘远上寒山石径斜 ,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 霜叶红于二月花 。’”叶烧鸡推了推他的老花眼镜 , 贪婪地喝了一口茶 , 笑眯眯地说 , “我是故意挑这一课给你们上的 , 因为它里面写到了‘叶’ , 顿生亲切嘛!”
对了 , 刚才提到“杯不离手” , 忘记好好解释一下 。在上面的例子里也可以看出来 , 叶烧鸡是何等的嗜茶如命 。他的杯子是那种雀巢咖啡瓶子类型的大玻璃杯 , 里面装着黄黄的茶叶 。上课时老师是不可以喝茶的 , “你们别说出去哦!”叶烧鸡呵呵笑着做了个鬼脸 , 津津有味地呷了一口 。糟糕!我是不是泄漏出来了呢?应该不算嘛 , 我只是写出来而已 , 没有说出来啦!
叶烧鸡有一辆破烂的老爷车 , 高高大大的 , 和他的小身材很不相称 。叶烧鸡曾向我们罗列过他的车的两大优点:第一 , 骑车的时候不用按铃(车子本身就会发出哐啷哐啷的声音);第二 , 不用怕小偷(没一个小偷会看中这种车的) 。我们对它也都像对叶烧鸡一样尊敬着 。当轮到我值勤 , 站在校门口的时候 , 每每听到哐啷哐啷的声响 , 便会看到叶烧鸡小小的身躯从他高高大大的自行车上下来 , 然后是他脸上熟悉的笑容 。我是带着微微苦涩的甜蜜写下这些文字的 , 因为此刻 , 我已离开叶老师两载有余了 。表弟现正受业于叶烧鸡的门下 , 但也快毕业了 。叶烧鸡的近况只能从表弟的津津乐道中有一个抽象的体会 。不过 , 有一些东西 , 却一直在我的脑中鲜活着:他的笑 , 他的老花眼镜 , 他的大玻璃茶杯 , 还有他的老爷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