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全文翻译及注释 杨氏之子的译文和道理( 二 )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梁”和“禽”都是上下结构,但在田字格中上下两部分所占比例不同:“梁”字上下几乎等宽,上半部分相对紧凑,下半部分比较疏朗;而“禽的“人字头”占比较小,撇、捺要张开,盖住下面的“离” 。另外,还要注意“梁”的右上部分是“办”,不要错写成“刃”;“禽”的最后两笔是撇折、点,不要错写成“人” 。
3、字词意义理解
在理解本课语句时,还要注意“惠”是通假字,同“慧” 。“聪惠”是“聪明,有智慧”的意思,现在这个词语一般写为“聪慧” 。另外,课文中的“家禽”,指的是“家中的鸟”,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 。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
设:摆放,摆设 。
甚:非常 。
诣:拜见 。
未闻:没有听说过 。
示:给……看 。
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
乃:就;于是 。
曰:说 。
未:没有 。
4、阅读指导
①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语句,读懂课文内容 。
可以先运用此前学过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如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试着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 。比如,“孔君平诣其父”一句,通过注释知道“诣”是“拜访”的意思后,就能理解句子的意思了 。比如,“为设果”,由于是承接上文而来,所以开头省略了主语,可以联系上文思考:是谁为谁摆放水果?把句子的意思说完整 。又如,“孔指以示儿曰”,教材给出了“示”的注释,但因为该句省略了“指”的事物—杨梅,所以连贯地说清句义有一定困难 。可以联系上文,并结合课文插图,想想孔君平指给孩子看的是什么,从而理解句义 。
② 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课文语言的风趣
故事中人物机智的特点鲜明,主客对话风趣巧妙 。要关注文中的细节,从中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 。比如,可以关注孔君平说“此是君家果”后孩子的反应,找出“儿应声答曰”,再说说从这里感受到了什么 。从杨氏之子几乎不假思索就很快作出了应答,可以看出他虽然年幼,但思维敏捷 。
5、背诵指导
课文要求背诵 。可在读通课文、读懂文意、脑海中有了故事框架后,再背诵 。也可以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如两人的对话,反复朗读,在体会人物的机智风趣并留下深刻印象后,再熟读全文,直至能背诵下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