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赏析和诗意 李商隐夜雨寄北古诗赏析( 三 )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
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 。
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
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
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
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 。
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
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
独 。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
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 。
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 。
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
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
蕊花 。
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
逢后的喜悦 。
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
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
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
换,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 。
“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
气 。“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
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
3、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
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
可以指朋友 。
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
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
友人的 。
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
切一些 。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
有致,极富表现力 。
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
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时间啊!”其羁旅
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
接下去,写
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
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
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
漫于巴山的夜空 。
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
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
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
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
雨时”的愿望 。
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
外 。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
从肺腑中自然流出 。
“何当”(何时能够)这
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
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
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 。
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
不言可知 。
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
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
可知 。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
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
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 。
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
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 。
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
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
聚时的乐 。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
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姚培谦在《李义山诗集笺》中评《夜雨寄
北》说:“’料得闺中夜深坐,多应说着远行
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是魂飞
到家里去 。此诗则又预飞到归家后也,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