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赏析和诗意 李商隐夜雨寄北古诗赏析

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
一,注释
①选自《李义山集》 。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
[1],又号樊南生 。怀州河内(现在河南沁阳)人 。
唐代诗人 。这首诗是寄给妻子(或友人)的 。
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或友人)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
在下雨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外乘凉不由地
想念家中的妻子(或友人)和与妻子(或友
人)共同修剪烛芯的情形 。
②巴山:泛指巴蜀之地 。
③却:还,再 。
何当:何时能够 。
池:水池 。
期:期限 。
二,译文
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
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 。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剪烛夜谈;
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三,赏析
1 、《夜雨寄北》,选自《李义山集》,
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
在北方的妻子的 。
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
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 。
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
说:君问归期未有期 。
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
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 。
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
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
谈 。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 。
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
空间的反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
跃 。“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
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
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
诗句 。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
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
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 。
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
念之情 。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
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
跌宕有致 。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诗人身居遥
远的异乡巴蜀写给他在长安的妻子的诗(或写
给友人) 。李商隐对妻子的爱很真挚,他们结
婚不到12年,妻子便死了 。
就是在那12年中,由于诗人到处飘泊,也不
能和妻子经常团聚 。俗话说:小别胜新婚 。
李商隐与妻子的分别却常常是久别,因而对夫
妻恩爱、相思情长就体会的更深、更强烈 。
在其笔下就呈现出“春蚕吐丝”、“蜡炬成
灰”般的挚着热烈,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风
格 。
这首小诗写得明白如话,不用典故,不用
比兴,直书其事,直写其景,
直叙其话;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蕴无限深情
于质朴无华的词语之中,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
余地 。
首句起笔以“君”直呼对方,以独特的视
角勾画出一幅夫妻相思温情脉脉的画面:亲爱
的妻啊,你肯定是怀着急切的心情问我归期是
何日,那么,现在我告诉你,我也不知道何年
何月才能回家 。
这句诗的独特之处在于诗人以
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情,即对方未必真有信寄
来询问归期,而是诗人设想妻子思念、询问归
期 。在我国古诗中写相思之情的诗,往往并不
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思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