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四项检查在确定肝硬化中有什么作用?

这是一个挑战固有思维的辟谣题 。
想说清楚,可能要费点劲儿啊 。我还是从各种概念开始慢慢掰扯吧 。
首先说说啥是“纤维化” 。
纤维,大家都清楚,大概就是纺织品、棉花、木头上的细长细长的毛毛吧 。那么,医学上说到纤维化,是个啥意思呢?
其实就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人体组织上的类似上面说的这样“细长细长的毛毛样的东西” 。这种结构是在机体组织受到损伤后,自我修复的时候产生的 。我们常常能看到的皮肤被刀划破或者烧伤后落下的疤痕,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就是这种东西 。而这种纤维化的化学成分就包括HA(透明质酸)、LN(层粘连蛋白)、IV-C(IV型胶原)和PCIII(III型前胶原) 。而这四个东东也就是所谓“肝纤维化四项”的检查指标 。
这样一掰扯,大家可能就会明白了 。
1、肝脏纤维化跟其他组织纤维化的原理是一样的 。都是机体受伤后的一种修复过程,而且它们的化学物质都是一样的 。不论是那个部位受了伤,发生了纤维化,都会有这四种东东的产生增加 。不论是皮肤破了,还是心碎了(哈哈哈),还是肝炎了,还是脑残了(呵呵),抽个血查查,这四项都可能升高 。也就是说,抽血检查这个纤维化四项,很难定位究竟是不是肝脏出来问题 。
2、血液里纤维化四项的升高只是出现在损伤修复的当时 。如果这种修复已经完成了,人体组织不再继续产生这些纤维样物质了,那么血液里的这四样东西也就不再升高了 。但是我们都知道,皮肤落下一个疤痕的话,很可能会长时间甚至终生都不会消失 。肝脏纤维化也是这样儿啊 。。虽然纤维四项已经回复了正常,但肝纤维化可能还存在 。这时候检查到的纤维四项正常,就具有了欺骗性,会掩盖病情 。
因为纤维四项的种种不准确,现在有脑子的肝病医生已经不再推荐病人做这种检查了 。
那么,怎么才能发现有没有肝脏纤维化呢?现在主要靠两种办法:
1、肝穿病理检查:这是诊断肝脏纤维化的金标准,就是用细针穿刺肝脏,取出少许肝脏组织,由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做出诊断 。这个检查方法准确性高,但属于有创伤的检查,需要特殊条件,也会让病人产生安全性的顾虑 。
2、肝脏弹性测定:这是用超声波的不同硬度组织里的传到速度快慢不同的原理,来间接测量肝脏纤维化程度的无创诊断方法 。这个检查需要特殊仪器,但操作简单,对人体没有伤害,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可是,这个检查在出现临界值的时候,可能很难确定究竟有没有纤维化,这种情况下还需要做肝穿病理检查来进一步明确 。
总之,现在已经有了替代肝纤维化四项的更可靠的检查办法来评估肝脏纤维化程度了 。提醒各位患有慢性肝病的网友们,不需要再抽血检查肝纤维化四项了 。
肝细胞的炎性改变可以刺激肝内纤维组织增生,引起血清促纤维形成的一些标志物水平升高,人们利用这些指标判断肝脏纤维化程度 。常用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有四项,包括: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PCⅢ) 。
但是,经过几年的临床实践发现,这4项肝纤维化检查实际上没有什么用处 。主要是这4项检查受许多因素影响,非常不准确 。
一是容易受年龄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大,这4项指标也随之升高,即使没有肝病的人,也会出现异常 。例如:血清透明质酸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健康青年组<健康老年前期组<健康老年组[1, 2];在慢性肝炎患者中,年龄的影响甚至比肝脏病变的影响更明显[3] 。
二是受其他脏器病变的影响 。无论哪些组织器官得了病,都会刺激机体纤维组织增生,所以,这些指标都会升高 。例如:肺癌和许多恶性肿瘤可引起血清透明质酸和层粘蛋白明显升高;结缔组织病、器官移植排异反应、肾纤维化、慢性肾炎及肾衰竭都可引起血清透明质酸升高;有老年骨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血清透明质酸也会明显升高;血清Ⅳ型胶原在全身结缔组织病、肾纤维化、甲亢、糖尿病合并肾病时也可升高;矽肺可引起血清Ⅲ型前胶原升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