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乳糖不耐受?( 二 )


马博士健康团李亦斌硕士生
谢邀!
简单来说,乳糖不耐受,就是人体消化不了乳糖 。
乳糖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 。母乳含乳糖量多 。
主要功能:为人体供能:分解出来的葡萄糖是血液中唯一合适的糖,它可长时间地为人体提供能量;促进小儿肠道内的乳酸菌繁殖增长;乳糖是糖蛋白、糖脂的组成部分,参与细胞的多种功能;分解出的半乳糖能促进脑苷脂类和粘多糖类的生成 。
乳糖的消化需要乳糖酶 。但由于先天性缺陷、或肠道绒毛膜受损不能分泌乳糖酶,所以摄入的乳糖不能被消化、吸收 。
明白了乳糖的功能,以及不耐受的原因,接着就要治疗了 。
首先要去除病因 。
其次,是口服乳糖酶,是治疗乳糖不耐受的最有效方法 。
口服无乳糖奶粉,但时间不宜过长 。
关于乳糖不耐受的那些事,宝爸宝妈一定要耐心看下去~
什么是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乳糖酶分泌少,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所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又称乳糖酶缺乏症 。
乳糖酶缺乏是广泛存在的世界性的问题,远东人群发生率高,大部分人群不出现症状,但在以乳汁为主要饮食的新生儿及婴幼儿宝宝中常常发生腹泻等症状 。
不同国家乳糖不耐受发生的高峰年龄段不同,日本在7—8岁,非洲在3—5岁,我国北京、上海、广州和哈尔滨4大城市3—13岁1168名健康儿童调查提示乳糖酶缺乏的发生率较高,87%的儿童乳糖不耐受发生在7—8岁 。

什么是乳糖不耐受?

文章插图
乳糖不耐受有哪几种?
一般分为三种: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成人型乳糖酶缺乏 。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是由于乳糖酶先天性缺乏或活性不足引起,发生率与种族和遗传有关,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我国新生儿的乳糖不耐受多属于此类,由于酶缺乏的量和活性程度各人不同,症状的轻重不一 。
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多发生在肠炎后,肠绒毛顶端在肠炎时受损伤而出现酶的缺乏,而于肠炎后出现乳糖不耐受性腹泻,需待绒毛下端向上生长至顶端,能分泌足量乳糖酶后腹泻方止,一般约需0.5—2个月 。不少新生儿和早产儿在新生儿期由于肠粘膜发育不够成熟以及乳糖酶活性暂时低下,对乳糖暂时不耐受,排便次数多,待活性正常后次数减少 。
成人型乳糖酶缺乏是由于到一定的年龄后,乳糖酶活性逐渐下降或消失,其发生率随种族和地区而异 。如欧洲白人为5%—30%左右,亚洲黄种人为76%—10%,非洲为95%—10%左右 。
什么是乳糖不耐受?

文章插图
乳糖不耐受有哪些表现?
主要症状是腹泻每日数次至10余次,大部分宝宝肠道气体多,常带出少量粪便在尿布上 。大便多为黄色或青绿色稀糊便,或呈蛋花汤样,泡沫多,有奶块,少数宝宝有回奶或呕吐 。
宝宝还会伴有腹胀和不同程度的不安、易哭闹,排便或经腹泻治疗后好转 。肠绞痛常少见,常发生在病程中,但也可发生在腹泻前 。
严重者可发生脱水、酸中毒、生长迟缓等,多无发热 。
什么是乳糖不耐受?

文章插图
如何确定宝宝有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的宝宝以腹泻为主,可伴有易哭闹、呕吐等,偶发肠绞痛等表现;大便常规化验阴性、还原糖阳性、PH值低提示乳糖不耐受;对无乳糖配方乳治疗效果好,换用普通配方乳或母乳喂养后又出现腹泻 。符合以上情况就可确定宝宝发生了乳糖不耐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