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时期该如何教育才是最好的?( 三 )


多正面教育,要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少用“你不能怎么样”多用“你应该怎么样,”

给孩子树立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父母会陪伴了孩子人生重要的时期,所以我们应该先从我做起,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
遇到事情我们不要大声斥责孩子,幼儿时期的孩子当你跟他大声嚷时他只知道你很生气然而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哪里做错了,所以我们家长冷静下来和孩子慢慢说,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孩子的教育路程是漫长的,我们家长要多点耐心,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制定规则,教幼儿从小懂规矩,对于幼儿要多赞美,多鼓励,多肯定 。父母想让孩子往那方面发展,在那方面肯定,表扬 。跟孩子说话要心平气和,心平气和对孩子成长才是最高的影响成分 。要蹲下来与孩子说话,要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在孩子面前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 。
我国东汉年间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
育,养子使作善也 。
简单来说,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向善,方法是以身作则 。
有人会说,现在社会,善良的人容易被骗、被欺负,很吃亏的 。比如,排队买票结果被蛮横的人插队,扶老太太过马路最后被讹钱,给路边乞丐施舍结果人家比自己还富有……
但是,即使这样,依然有很多人还在坚持着“善”,因为“善”不是烂好人或者人们口中的“软弱”,“善”是内心对于世界的美好希望、对于人性的坚守、对于道德的信仰、对于规则的守护……这些是保证我们的孩子能够在这个社会立于不败之地的最本质的东西,也是我们父母能够给孩子的最宝贵的东西 。
2
幼儿教育是什么?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来”,一个人的品质和性格在幼儿时期就已经形成了,长大后很难再改变 。所以培养孩子要从幼儿抓起,等到孩子青春期或者高中、大学再去管教,家长再费心费力,也不一定会有效果 。
而在幼儿心智尚未成熟之际,培养孩子做事做人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通过习惯的培养,将行为内化为孩子的品质 。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 。
儿童大脑功能的可塑性比较大,不但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容易形成习惯 。
据日本心理学家调查,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定型,如果以后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改进 。
因此,爸爸妈妈应该从小关注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主要包括以下8个方面 。
3
幼儿习惯养成内容
一、遵守常规和学习能力
现在的家长接触了很多教育理念,最为流行的观点便是爱与自由,认为“孩子天性自由”“我们要给孩子更多的自由” 。但是,请家长们注意,自由的前提是规则,不管不顾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 。
我们共同生活在社会中,规则是我们约定俗成、和平共处的基础 。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起孩子的规则意识 。毕竟,没有人会喜欢公共场所大喊大叫的孩子 。
学前班,就是让不适应小学一年级的6—7岁孩子有一个过渡学习与适应常规的过程 。遵守常规就是让孩子懂得规则、遵守,比如守纪律、懂规矩等 。常规包括生活常规、幼儿园常规、社会常规等 。
孩子在家、在幼儿园期间不单单是安全保障、吃好睡好,正常的生活常规、良好习惯的调教更为重要 。
在幼儿园里,一日生活皆教育,老师们会在一日流程中教会孩子讲卫生、懂礼貌、不偏食、不挑食、爱运动、早睡早起、有安全意识等良好的习惯,而这些习惯才是奠定孩子未来教育的基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