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王翦列传简介 白起王翦列传读后感

人屠——白起
白起,号武安君,战国时期秦国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当时的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鼓励军功制度,平民出生的白起从军投戎有了崭露头角的大好机会,经得穰侯魏冉推荐,带兵参加伊阙之战,伊阙之战白起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 。之后进行的伐楚之战,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 。
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 。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 。邯郸之战,丞相范雎担心白起消灭战国之后功劳大过自己,向秦昭襄王进言,致使两国罢兵言和 。自此,白起与范雎产生嫌隙 。当年九月,秦王意再次攻赵,白起结合当下内外情形,提出今非昔比,不宜动兵,秦王当时对白起已有不满,转派王陵带兵攻打赵国,王陵久攻不下,于是秦王不得已想再次起用白起为将,白起因对邯郸之战中范雎作梗,无功而返,怒而未消,不愿带兵,又口出狂言“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结果如何?”秦王大怒,派白起即刻前往邯郸战场,同时前方战事吃紧,进展不顺利,秦王迁怒于白起,经得范雎在秦王身边煽风点火,秦王下令赐死白起 。
秦将白起
白起一生,军功卓著,功高震主,不懂君臣相处之道,性格有着武人的直率坦然,直言快语,这些都是身居高位,功劳过大的臣子政治生活的隐患和致命缺点 。同时因功得罪丞相范雎,仕途不顺,接连贬官 。秦昭襄王五十年,在前往邯郸战场的途中,行至杜邮,被秦王赐死 。
2、老将廉颇
伐齐之战,一战成名,拜为上卿 。
负荆请罪
蔺相如“和氏璧”完璧归赵立有大功,一时得宠,廉颇忿忿不平,遂与蔺争功,蔺相如出于国家利益,刻意避之,不愿正面冲突,婉转化解,廉颇获悉之后,自叹不如,负荆请罪,从此赵国将相和,两人成为莫逆之交 。可以看得出廉颇是那种胸襟似海,敢作敢为的铮铮男儿 。
长平之战,旷日持久,未分胜负,赵国不堪重负,秦国也束手无策;当时赵国的粮食产量只有秦国的三分之一,战争相持三年,几十万大军的巨额消耗使得赵国经济实力不济的弱点完全暴露,更急于结束战争 。此时的秦国也兵疲马乏,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秦国采用“反间计”,重金收买赵国大臣郭开,在赵国都城邯郸故意散布谣言,说廉颇老了,畏惧与秦国决战,秦国人最怕是年轻有为的赵括,如果赵括出兵,秦国危矣 。赵孝成王决定起用赵括代替廉颇,赵母力劝,指出赵括并无实战经验,赵孝成王不采纳,坚持起用赵括,赵括上任后一改廉颇以往策略,转守为攻,秦国见使用赵括为将,便暗中启用武安君白起率兵攻赵,大败赵括军于长平,射杀赵括,坑杀赵军四十余万,长平之战赵军共阵亡士兵四十五万,赵国从此由盛转衰,一蹶不振 。
长平之战以后,赵孝成王并未失去对廉颇的信任,廉颇也重新执掌兵权,相继取得邯郸保卫战,对燕国反击战的胜利,赵孝成王死后,其子赵悼襄王继位,宠幸奸臣郭开,赵悼襄王一继位就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乘代替在外领兵的廉颇 。廉颇因受排挤而发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走,廉颇于是离赵投奔魏国大梁 。
之后廉颇在魏国始终得不到重用,一心牵挂赵国,恰逢秦赵两国连年战乱,赵王想再次起用廉颇,派出使臣前往魏国接触廉颇,郭开担心廉颇回来后对自己不利,买通使臣,当使臣会见廉颇之后,回去复命,回复赵王那句千古留名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使者说了假话 。赵王信以为真,心灰意冷,遂不起用廉颇 。之后廉颇辗转入楚为将,终不得用,郁郁而终,客死他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