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定情时都有哪些信物?( 六 )


文章插图
2、耳环
【古人定情时都有哪些信物?】“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我国女性用耳饰打扮自己的最早记录见于《山海经》“青宜之山宜女 , 其神小腰白齿 , 穿耳以鎼” , 《三国志》中诸葛恪说:“穿耳贯珠 , 盖古尚也 。”可知穿耳从三代时起至今不衰的时尚 。耳饰又分为耳丁、耳珰、耳环、耳坠等样式 。清初李笠翁在他的《闲情偶记.生容》里将耳饰里小巧简洁的耳环称为“丁香” , 将繁复华丽的耳坠称为“络索” 。他说女子“一簪一珥 , 便可相伴一生” , 可见耳环在古人审美观念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
唐代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 , 恨不相逢未嫁时 。”中的“明珠”指代的就是耳环 。是否也因为这首诗让人觉得以耳环为信物透着悲情?元末张惠莲悼念亡夫的《竹枝词》想必也是睹物思人所作:
忆把明珠买妾时 , 妾起梳头朗画眉 。
郎今何处妾独在 , 怕见花间双蝶飞 。

古人定情时都有哪些信物?

文章插图
3.香囊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香囊的历史由来已久 , 
古时又称香包、香缨、香袋、香球、佩伟、荷包等等 , 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据《礼记.内则》:“子事父母 , 左右佩用;……衿缨 , 以适父母舅姑 。”就是说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即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 。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 , 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 , 以表衷情 。
安史乱起 , 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一行人仓皇西狩 , 马嵬坡六军不发 , 唐玄宗牺牲了杨贵妃的生命 , 让她独自去承担酿成国家战乱的责任 。杨贵妃被绞杀后 , 尸体被匆忙就地埋葬 。待到收复西京以后 , 唐玄宗派人悄悄将她的遗体移葬 , 办事宦官发现贵妃的遗体只剩下莹莹白骨一架 , 唯有临死时佩戴在胸前的香囊还完好似昔 , 他把香囊取下复命 。垂垂老矣的太上皇玄宗见到香囊睹物思人 , 当年骊山歌舞的欢乐宛在 , 伊人的浓爱只留下眼前这只香囊!他把香囊装入衣袖 , 不禁老泪纵横 。八十年过去后 , 诗人张祜感叹此物此事 , 写下了《太真香囊子》一诗:
蹙金妃子小花囊 , 销耗胸前结旧香 。
谁为君王重解得 , 一生遗恨系心肠 。
没有人再能为玄宗解开这只小小的香囊了 , 说不清楚是爱还是恨的情感 , 除了玉环谁人能解得开呢?
《晋书 贾午传》中记载了贾充的小女儿贾午与她父亲贾充的幕僚韩寿相恋的故事 , 幽会时贾午以西域的香料相赠 , 不料上朝时韩寿身上的香味被贾充察觉 , 他猜到了事情的原由以后 , 没有责怪女儿 , 而是让女儿嫁给了韩寿 , 并因此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这西域之香应该由贾午装在自己亲手做的香囊里相赠 , 才不算辱没了贵重礼物和女儿家的一番情意 。《红楼梦》里林妹妹也曾给宝哥哥做过香囊 , 一针一线都凝结着她的情思 。有一回写黛玉误会宝玉把她送他的香囊送了人 , 赌气把正在做的另一个剪了 , 香囊却是宝玉贴身戴着 , 怎么会送人?当芳华不再、红雨落尽的时候 , 见香囊犹见伊人 , 却只怕宝玉已是不忍再看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