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定情时都有哪些信物?( 八 )


6.手镯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手镯在古代有很多的称谓 , 
“跳脱”就是其中一种 , 宋计有功所著《唐诗纪事》中有个故事 , 唐文宗有一天考问群臣:“古诗里有‘轻衫衬跳脱’句,你们有谁知道“跳脱”是什么东西?”大家都答不上来 。文宗告诉他们:“跳脱即今之腕钏也 。” 古代的文学作品中 , 常见女子以手镯相赠恋人的情节 。梁陶弘景在《真浩》中记述了仙女萼绿华曾赠羊权金和玉的跳脱 。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中写书生吴生偶入仙境与一个紫衣仙女欢好 , 临别时 , 仙女把自己所戴金腕钏送给吴生留念 。
现在 , 手镯作为信物的功能越来越淡了 , 但它仍然是女孩子们手腕上最美的风景线 , 古典与现代在不经意间暗暗地联系在一起 , 戴着手镯的姑娘 , 你可知道古代女性腕上的玉镯常常背负着盟誓的重托?

古人定情时都有哪些信物?

文章插图
7.玉佩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玉在中国的文明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五经通义》说玉“温润而泽 , 
有似于智;锐而不害 , 有似于仁;抑而不挠 , 有似于义;有瑕于内必见于外 , 有似于信;垂之如坠 , 有似于礼 。”孔子说“玉之美 , 有如君子之德 。”他认为玉具有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君子的品节 。《诗经》里有“言念君子 , 温其如玉”之句 。古人给美玉赋予了那么多人性的品格 , 以至于到现在人们仍将谦谦君子喻为“温润如玉” 。
“罗缨”是古代女子出嫁时系于腰间的彩色丝带 , 以示人有所属 , 所以《诗经》里有 “亲结其缡 , 九十其仪 。”描述女儿出嫁时 , 母亲恋恋不舍地与其束结罗缨 , 这就是“结缡” , 它后来成为古时成婚的代称 。清闻人倓《古诗笺》中把“美玉缀罗缨”解释为“以玉缀缨 , 向恩情之结 。”古代女子为心仪之人的佩玉结缀罗缨 , 心意昭昭 。
《红楼梦》第二十九回写宝玉和黛玉怄气 , 将颈上的通灵宝玉一把拽下又摔又砸 , 惹得黛玉大哭 , 袭人劝宝玉“你不看别的 , 你看看这玉上穿的穗子 , 也不给同林姑娘拌嘴的 。”一句话又让黛玉伤心不已 , 顾不得病抢过玉来 , 用剪子将自己给宝玉结的穗子剪成好几段 。书中有道“不是冤家不聚头……人居两地 , 情发一心 。”一对痴情的人何苦来这样相互折磨 , 其实林妹妹的一番情深都在这玉玦上 , 宝哥哥怎么会不知道?
8.同心结
“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
繁钦诗里几次说起“结” , 
“结”是一个被赋予太多美好色彩的汉字 , 从远古到今天 , 它始终渗透在人们的生活和情感里 。同心结也一直是古人表达情感的信物 , 所谓“著以长相思 , 缘以结不解 。”《诗源》里有一个故事 , 说文胄与邻妇姜氏相爱 , 文胄送姜氏一枚百炼水晶针作为信物 , 姜氏打开箱子 , 取出连理线 , 穿上双针 , 织同心结回赠文胄 。将那丝丝缕缕的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同心结来赠与对方 , 绵绵思恋与万千情愫也都蕴含其中了 , 相对其他的信物 , 同心结有一份含蓄的深沉 , 因为它融入了恋人的巧思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