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文言文注释 螳螂捕蝉翻译文言文( 二 )


“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吴王的侍从官,一个年轻人,想要劝谏吴王可是不敢 。于是想了个办法,“则怀丸操弹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连着三天拿着弹弓子在后花园玩,
看来那时候就有弹弓子了,历史很悠久啊,某国占领克里米亚的时候,对当地军队说,不许使用任何武器抵抗,包括弹弓子 。
露水打湿了少孺子衣服,少孺子用这种方法引起吴王的注意,引得吴王发问,“子来,何苦沾衣如此”,你来就来吧,干嘛把衣服都弄湿了?
少孺子趁机讲了一大段话,“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
这段话讲得很精彩,文学性也很强,对于蝉、螳螂和黄雀的神态描写很细致入微,蝉是“高居悲鸣”,螳螂是“委身曲附”,黄雀是“延颈欲啄螳螂”,画面感十足 。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李商隐的诗,“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
对于螳螂,古人好像就没什么好感了,比如“螳臂当车”,形容自不量力 。贾似道的诗,身狭牙尖大肚皮,脚前乔立仰头窥,这么形容螳螂想想就觉得难看 。
蝉、螳螂、黄雀这三个动物都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忘了或者说根本不知道背后存在的危险,这个食物链的最顶级应该是拿着弹弓子的少孺子 。
少孺子这段话讲得固然精彩,可是仔细想想却是答非所问,吴王问的是你来干嘛把衣服弄湿?又没问你后花园中有什么景象 。
但是吴王听了这段话既没有恼怒,也没有杀了少孺子,立刻明白了少孺子要说的弦外之音,也就是少孺子实际上是在劝吴王不要征讨楚国,因为出兵之后也可能有别的国家从背后进攻吴国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
这说明什么?主战派不一定是爱国,主和派不一定是卖国 。
也说明吴王阖闾是一个有胸怀的君主,没有一听到不同意见就恼羞成怒,一拍桌子,“胆敢戏弄寡人,推出午门外斩首” 。也正是少孺子了解吴王阖闾,才敢提出不同意见,试想,如果少孺子知道吴王听不进不同意见,还会冒着生命危险劝谏吗?
明朝首辅徐阶历经嘉庆隆庆万历三朝,晚年病重,儿子问他如何和皇帝相处,老徐说,那要看皇帝是怎样的人,皇帝要是李世民,你就做魏征,皇上要是昏君,你就装傻哄他高兴,皇帝要是二愣子,你就每天三呼万岁就行了 。
有大臣敢于劝谏君主是好事,起码说明君主还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吴王阖闾看来应该是类似李世民那样能听进不同意见的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