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蜀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入蜀记翻译及原文

林元亨 / 文
林子昕 等 / 摄
“升仙桥北 , 长林苍翠 , 曲涧潺湲 , 大非人世间境 , 乃昭觉禅寺 。”从唐宋以来 , 蜀人自成都府出城 , 到北门郊外游宴 , 自然少不了一个妙香习习的胜地——昭觉寺 。
《重修昭觉寺志》卷二“禅灯附行实”及李富强《昭觉寺史话》 , 记载有两宋时期昭觉寺僧人延美禅师、师范禅师、符禅师、纯白禅师、圆悟克勤禅师、彻庵道元禅师、道祖首座、觉辩禅师、子文禅师、祖明禅师、宗显正觉禅师、绍渊禅师等 , 默默书写着昭觉寺在宋代作为西南地区一大“十方丛林”的辉煌 。
▌ “先有昭觉寺 , 后有成都城” , 在明末清初丈雪、佛冤两代人的努力下 , 昭觉寺至康熙二十六年 , 基本恢复了昭觉寺曾经的规模 , 从而奠定了近三百年的声势 。图为昭觉寺废墟里 , 曾经见证了辉煌的两尊石狮
昭觉寺壁画胜迹在五代时期的前蜀国 , 昭觉寺惹上了一个麻烦 , 张询所画的“三时山”壁画 , 被当时的前蜀皇太子简王看上了 , 想掠为己有 , 搬到他的东宫去 。北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记述了这件事情 。张询的这三堵壁画在大慈堂后 , 他画了一堵早景 , 一堵午景 , 一堵晚景 , 所以称之为“三时山” 。唐末南海人张询 , 因“黄巢之乱”而入蜀 , 受昭觉寺方丈休梦所请而画 , 画完时 , 正好唐僖宗驾临昭觉寺 , “尽日叹赏” , 时在中和年间(881-885) 。
二十余年后 , 前蜀太子看上了“三时山” 。不知当时的昭觉寺僧 , 是怎样应对的这件事情 , 史料无更多记载 。简王王宗懿(元膺) , 王建次子 , 武成元年(908)六月被立为皇太子 , 永平三年(913)七月因发动兵变被杀 。昭觉寺“三时山”所经历的这次有惊无险的事情 , 当发生在武成元年至永平三年的五年间 。能够被权贵觊觎 , 也可见昭觉寺壁画的名声在外 。黄休复记载说 , 因为这三堵壁画 , 是“壁泥通枋 , 移损不全” , 简王才收回了命令 , 所以直到他那时 , “三时山”都还在昭觉寺 。
在开山祖师休梦的努力下 , 昭觉寺获得了有唐一代孙位、张南本、张询等流蜀艺人们实地创作的多幅壁画 。北宋李畋在《重修昭觉寺记》里 , 记述有当时他看到的昭觉寺“胜迹”:随唐僖宗在中和期间入蜀的《随驾进士三榜题名记》、陈太师捐钱塑的六祖像、萧遘撰文刘崇龟书写的《建寺碑》、孙位画的行道天王、浮丘先生和松竹、张南本画的水月观音 , 还有当时僖宗赐名 , 从长安送来的由无名氏翰林待诏书写的昭觉寺门额 。不过 , 较为奇怪的是 , 昭觉寺的“胜迹”中 , 还有一位大画家的作品 , 但李畋并没有提到 , 那就是画了“三时山”的张询 。
▌ 民国十四年(1925) , 文殊、宝光、昭觉、草堂各住持暨各执事欢迎大勇阿阇黎于宝光寺传授法摄影纪念 林元亨 供图
▌ 1908年6月4日 , 或许是从成都出城的威尔逊一行 , 在这一天特意慕名来到了昭觉寺 。他拍下了昭觉寺的第一张照片 , 位于当时川陕路口的昭觉寺东林园 威尔逊 摄
▌ 清末民初 , 松林中的昭觉寺八角亭 威尔逊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