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用火攻,也不会完全都烧起来,这种方法在实际中,还是存在很大问题的 。
草原上的部族时常遇到雷电等引起的火灾,也有自己的防御办法,比如反向防火,人为烧出一大片隔离带,这也很有效,能够让中原的火攻大打折扣 。
古代中原用了上千年的火攻,始终都没能真正解决北方的问题,可是到了清朝,火烧草原的法子忽然就没有了,而同时消失的,还有折腾了上千年的北方草原问题 。
满洲刚开始就与蒙古联盟,数百年间联姻不断,彼此之间关系紧密 。
但是清朝也并非没有完全放心,除了和亲,还在草原上大肆分封,以及推崇黄教,草原诸部被固定在一定范围之内,化整为零,变得一盘散沙难成气候 。
因为黄教的推行,大量男丁成为喇嘛,草原上的人丁剧减,无法与清朝对抗 。
清朝并没有用火烧草原这样的方法,却用了温柔软刀,让蒙古诸部防不胜防,最后硬是将草原给彻底制服,如果以前的朝代也会用这种手段,也自然不必火烧草原 。
把人家牲畜赖以生存的草原放火烧了,这个确实太损了,不过明朝干过,效果还不错,都知道游牧民族以追逐水草去放牧,大批的牲畜赖以生存的草到了冬季是很重要的,深秋趁着草原还没有被大雪覆盖,赶紧打草,运回家附近,储存牲畜过冬的草料,保障马牛羊安全过冬,深秋虽然是收获干草的季节,但也是草最干最怕火的时候,这时如果一把火烧掉草场,那么牲畜冬季就没有吃的,会被饿死 。
一般的是食草动物它每天的食量是占它体重的3%,一只羊冬季每天要吃掉四斤到五斤干草,一头牛冬季每天要吃掉十五斤到二十斤干草,马的食量和牛差不多,也就是说,放牧的民族每年冬季得大量储存干草喂牲畜 。
中原王朝去烧游牧民族的牧草在先秦时代就有,唐末也有记载:刘仁恭据有幽州,数出兵搞星岭攻之,每岁秋霜落,则烧其野草,契丹马多饥死,即以良马贿赂仁恭求市牧地,请听盟约甚谨 。
这个好办法明朝把它发挥极致,明军的烧荒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战术手段了,而是包括烧荒,投毒,开市,驱虏扶夷(大明对女真主要是安抚为主)
明朝北方边界的蒙古族有三种人,他们是定牧,驻牧,很少一部分人是游牧,每年到了秋冬季节,边塞就很紧张,“秋高马肥,北虏逞娇之时”
明军的烧荒是要奏请皇上的,由内阁和兵部统一指挥调度的大型军事政治活动 。
北虏兵强马壮,但是马必须要吃要喝呀,把草烧掉,在水源地投毒,马吃不成喝不成,伐木清林,把树木,芦苇等一切能隐藏敌人的障碍物清理干净,敌人来了一目了然,然后就是在边界开市,收购他们的马匹,牛羊等等,这些北虏用牲畜换来了吃喝等生活用品了,他们自然也就不会进入中原来抢夺了,还有明朝当地的地方官员在开市期间,来市场与蒙古,女真各部落的族长,酋长见面,好吃好喝招待,宣讲大明的政策,临走时赏一些好东西,这也是当时朝廷制定的一种安抚政策 。
恩威并施,所以大明的北方边界还是比较安定的,这个烧荒政策也是灵活运用,做严重了对自己也不好,草原上消灭了这个部落,那个部落又发展起来了,中原王朝只是做到一个平衡,就是解决边界安定的最好办法 。
《宣府镇志》卷十九有记载:凡每岁七月,兵部请敕于各边,遣官军往虏人出没之地,三、五百里外,乘风纵火,焚烧野草,以绝胡马 。
看看吧,纵火犯都烧出境界了,有时候纵火也不是那么顺利的,经常会发生遭遇战,埋伏战,有诗为证 。
汉家御虏无奇策,岁岁烧荒出塞北,大碛平川鸟飞绝,莽莽龙庭暮云黑 。
- 第27号台风桃芝生成,为什么11月份还有台风活跃呢?
- 为什么我们买到的腰果一般都是没有壳
- 为什么高考成绩一般是在晚上发布?
- 手机微信语音为什么没有声音 打电话有声音微信语音没声音怎么回事
- 卫星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 人类为什么繁育后代
- 欧洲人口最少的国家是哪一个?为什么人口少?
- 淘宝越补越找不到了怎么办?是为什么?
- 女性每月来的月经为什么被叫做大姨妈?大姨妈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 东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团决赛为什么安排孙颖莎担任第一单打?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