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中原地区的军队要是去烧荒,由于携带食物有限,不可能向北无限走 。只能在靠近内地的草原点火,如果烧到了无草区,哪怕它只有几十米宽,大火也会自然熄灭 。
嘉靖《宣府镇志》记载说:
“每年冬十月初间,以草枯焉始,本颌官军出境,焚烧野草,使远军不能南牧,起于正统年 。”
“总兵官颌官军五千员名,由青边口出境,经三岔沟、干草滩,至上合河,且行且焚,至晚回兵,凡二日 。”
“北路颌本路官军三千员名,由独石地方出境,入营堡,由营地方出入赤城、门等处,且行且焚,至晚回兵,凡二日 。”
史料跟我们的推断相符,烧荒军队只能在两天的路程内烧荒,充其量50公里 。
这就是说,明朝军队无法烧到百里之外的草原,想烧掉整个草原更是痴人说梦 。
明朝军队也知道这一点,他们的目的仅仅是“使远軍不能南牧”,就是说游牧民族不能在边境一带活动,明军就达到目的了 。
况且,对我边境进行侵扰的,只是部分武装分子,那些牧民是无辜的,烧掉大片草原大话也太不人道了 。断了他们的后路,他们也会孤注一掷,跟你拼命的 。
我是三道历史,我来回答 。
草原
中原王朝,用的比较多,甚至用出经验的是大明王朝 。
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在著作《日知录》中写道:守边将士,每至秋月草枯,出塞纵火,谓之烧荒 。
明代隆庆时期官员方逢时在诗词《烧荒行》中写道:汉家御虏无奇策,岁岁烧荒出塞北 。
明代嘉靖《宣府镇志》记录:每年冬十月初间,以草枯焉始,本镇统頜官军出境,焚烧野草,使大军不能南牧,起於正统年 。总兵官统頜官军五千员名,由青边口出境,经三岔沟、乾草滩,至上合河,且行且焚,至晚回兵,凡二日 。副总兵统领本营官军三千员名,由大白阳口出境,经瓦庙儿、孤榆树,至上合河,与总兵官会兵,且行且焚,至晚回兵,凡二日 。旧游击将军统頜本营官军三千员名,由张家口出境,经红崖儿,至羊圈沟,且行且焚,至晚回兵,凡二日 。新游击将军统頜本营官军三千员名,由青边口出境,经三岔沟,至红崖儿与旧游兵会,且行且焚,至晚回兵,凡二日 。北路参将统頜本路官军三千餘员名,由独石地方出境,入马营堡,由马营地方出入赤城、龙门等处,且行且焚,至晚回兵,凡二日 。西路参将统领本营官军三千餘员名,由膳房堡口出境,入洗马林等堡口,洗马林堡口出境,人柴沟等堡,且行且焚,至晚回兵,凡二日 。东路参将统领本营官军三千餘员名,由永寧城出境,入四海冶堡,且行且焚,至晚回兵,凡二日 。
记录详细,路线清晰,可见放火烧草原,在明代已经形成常例 。
大草原
其实,不仅仅是明朝,在更早的汉朝,卫青霍去病征伐匈奴之时,也采用了火攻之策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占据中原,为了对付更北方的柔然,实行减丁之策,其中就包括放火烧草原 。
等到了清朝,同样出身草原的满清统治者,更了解草原,采用更加缓和的减丁政策控制草原,从这时候开始放火烧草原的战术才退出舞台 。
从草原人口角度来说,疲兵之计对于草原人口的确造成一定的减少,但是从军事角度来说,这种策略一时之计,不能长久解决北方威胁 。这是为何?原因有四:
1.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虽然草原上起火,可能一烧一大片,但是也造成了这片土地土质肥沃,来年春天一到,又是茂密的大草原 。古人开发江南之时,遇到最大的难题是瘴气,古人就是用火烧的办法,烧山毁林,在灰烬中种植作物,成功占据广大南方地区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草原 。
- 第27号台风桃芝生成,为什么11月份还有台风活跃呢?
- 为什么我们买到的腰果一般都是没有壳
- 为什么高考成绩一般是在晚上发布?
- 手机微信语音为什么没有声音 打电话有声音微信语音没声音怎么回事
- 卫星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 人类为什么繁育后代
- 欧洲人口最少的国家是哪一个?为什么人口少?
- 淘宝越补越找不到了怎么办?是为什么?
- 女性每月来的月经为什么被叫做大姨妈?大姨妈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 东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团决赛为什么安排孙颖莎担任第一单打?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