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糖是战时硬通货?( 六 )


比如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日本 , 由于受到盟军的长期封锁 , 日本本土的物资极度匮乏 , 政府配给制度下的白糖价格上涨了300倍 , 即便如此也是有价无市 , 白糖一克难求 , 以至于配给份额在黑市中需要700倍的价格才能买到 。
为此战后有日本专家专门研究了白糖战时价值的课题 , 日本导演甚至以该项研究为依据拍摄一部讲述战时白糖价值的电影——《在这个世界的角落》 ,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观 , 必然会因此而刷新大家对白糖的看法 。
鉴于白糖在战时体现出来的战略价值 , 同时基于我国专家的理论研究 , 最终于1960年被定为国家战备物资之一 , 地位与粮食、棉花、燃油同等 , 储量必须具备满足全国3个月消耗量的要求 。
为了确保国家白糖安全 , 在市场化的前提下 , 国家制订了严格的价格执导框架 , 确保产糖农户以及厂商不受国外低价糖的冲击而破产 , 这也是国内期货白糖价格远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原因 , 同时也是国家坚决打击白糖走私的原因 , 也是国内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产糖企业总是有利润的原因 。
▼下图为产自印度尼西亚的白糖 , 它的价格折合人民币约4000/吨 , 而国内白糖价格普遍在5000元/吨以上 , 差价在1000元以上 , 国内白糖对国际市场白糖并没有任何形式的竞争力 , 但是白糖属于我国战备物资 , 国家宁愿补贴也要产糖企业滋滋润润地活下去 , 从战略角度来看 , 食糖安全与粮食安全一样重要 。
白糖的作用除了食用以外还是制作炸药的原材料 , 将白糖熬制成糖浆以后以3:7的比例混入硝酸钾以后就能制成爆速为3200米/秒的烈性炸药 , 或者以2:8的比例混入氧化氯制成火箭弹发射药 。
白糖的功能是其它物资无法比拟的 , 因此在战时黑市中成为“硬通货”也就不足为奇了 , 如果战争爆发或者出现重大突发事件 , 大家应当把白糖采购排在第一位 , 届时它将会发挥着与货币一样或者凌驾于货币之上的价值 。
神剧《雷霆蘸酱》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室外炮火连天 , 一位“蘸酱”端坐在室内 , 又酷又帅的喝了一口咖啡 , 回味良久后风轻云淡的说了一句“糖放多了……”
这一幕 , 也许编剧导演想素造一个又拽又酷的人物形象 , 但是在我看来 , 简直是NC到了极点 , 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 , 糖在战时有多珍贵!
糖 , 在现代社会似乎成了人类健康的敌人 , 很多保健食品都会打着“低糖”、“无糖”的旗号 , 但是在战争年代 , 糖却是极其重要的战略物资 , 是彻彻底底的“硬通货” 。
战略物资是指在战争时期 , 对国防和民生起着重要作用的物资 。一般来讲 , 战略物资分为两大类 , 一类是和军事直接相关的 。比如钢铁、铝、铜、汽油、柴油等 , 这类物资是战争时期部队作战的最基本的保障 。没有了钢铁等金属 , 就无法制造枪支、子弹以及其它军事装备 , 没有了汽油柴油坦克、车辆就无法开动 , 所以说 , 这类战略物资是关系到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
第二类 , 就是士兵和普通民众的生活必需品 。比如粮食、棉花、食盐等等 , 在战争时期如果这类物资短缺 , 不但士兵的身体状态会受到影响 , 民众的基本生活也得不到保障 ,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 , 不但很难取得军事上的胜利 , 恐怕社会也会出现动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