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全文及翻译 孙子兵法翻译及原文(12)


3、地形是用兵打仗的辅助条件 。正确判断敌情,考察地形险易,计算道路远近,这是高明的将领必须掌握的方法,懂得这些道理去指挥作战的,必定能够胜利;不了解这些道理去指挥作战的,必定失败 。所以,根据分析有必胜把握的,即使国君主张不打,坚持打也是可以的;根据分析没有必胜把握的,即使国君主张打,不打也是可以的 。所以,战不谋求胜利的名声,退不回避失利的罪责,只求保全百姓,符合国君利益,这样的将帅,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
4、对待士卒象对待婴儿,士卒就可以同他共患难:对待士卒象对待自己的儿子,士卒就可以跟他同生共死 。如果对士卒厚待却不能使用,溺爱却不能指挥,违法而不能惩治,那就如同骄惯了的子女,是不可以用来同敌作战的 。只了解自己的部队可以打,而不了解敌人不可打,取胜的可能只有一半;只了解敌人可以打,而不了解自己的部队不可以打,取胜的可能也只有一半 。知道敌人可以打,也知道自己的部队能打,但是不了解地形不利于作战,取胜的可能性仍然只有一半 。
5、所以说:懂得用兵的人,他行动起来不会迷惑,他的战术变化无穷 。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
十一、九地篇【原文】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 。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 。入人之地而不深者,为轻地 。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 。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 。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 。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 。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 。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
【译文】孙子说:根据用兵的原则,战地有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等多种 。诸侯在自己领地内作战,这种战地称为散地 。进入敌境不远的战地,称为轻地 。我先占领于我有利,敌先占领于敌有利,此为争地 。我可以前往,敌人也可以进来,此为交地 。多国交界,先得到便容易取得天下支持的,为衢地 。入敌境纵深,穿过敌境许多城邑的地方,称为重地 。山森、险阻、沼泽等大凡难行的地方,称为圮地 。进入的道路狭隘,回归的道路迂远,敌人以少数兵力便可抗击我大部队的地方,称为围地 。迅速奋战便可生存,不迅速奋战就会灭亡的为死地 。因而,在散地不宜交战;在轻地不要停留;在争地,敌若占据,不可进攻;在衢地则注意结交诸侯;在重地,则掠取资粮;在圮地则迅速通过;在围地则巧设计谋;在死地则殊死奋战 。
【原文】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
【译文】 通常人们称赞的古代善于用兵的人,能使敌人前后不相连续,大部队与小部队无法相依恃,官与兵无法相救援,上下级无法相统属,士卒离散而不能集合,即使集合也无法统一行动 。符合自己的利益就立即行动,不符合自己利益就停止行动 。或许有人问:”敌军甚众,且又整肃,将向我进攻,我该如何对付它?”回答是:先干掉敌人所珍爱所依恃的方面,那么,敌人就被动屈从了 。用兵的情理是以神速为主,乘敌人措手不及的时机,经由敌人料想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未加戒备的地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